什麼時候讀書最好?先給答案
科學研究表示,兩個讀書最佳時間分別是,「一早起床至中午時(6 點至 12 點)」和「傍晚至睡前時(17 點至 21 點)」。
為了讓接下來的敘述簡潔一點,我將這兩個讀書最佳時間簡稱為「早上」和「晚上」。
為什麼這兩個時間是讀書最佳時間?
這是由大量科學家,透過各種研究與大數據分析出來的結果,而丹尼爾.品克(Daniel Pink)統整了這些結果,並收錄在他的著作中,該著作為《什麼時候是好時候》。
(延伸閱讀:《什麼時候是好時候》閱讀筆記|讀完它,輕鬆成為生活駭客)
品克發現了人類心智在一天之中的模式,這個模式是有規律性的,意思是人類每天都會重複它,如圖 1(翻攝自《什麼時候是好時候》)。
圖 1 中,圖表的 X 軸為時間(從起床到就寢),Y 軸為情緒淨值。這張圖表所代表的意義是:人類一天之中的心情會隨著時間波動,而波動行為是「高峰—低谷—回升」(圖 2)。
也就是說,人類在中午時的心情最好,下午心情漸差,傍晚心情跌至谷底,接著開始回升,愈晚愈嗨。
後來品克更發現,把圖表中 Y 軸換成「認知能力」的話,圖表的趨勢走向也會跟上圖類似,一樣呈現「高峰—低谷—回升」。
「認知能力」其實就是專注力、分析力、判斷力、理解力等等。
在圖 3中,「認知能力」在往上爬坡的時候(紅圈部分),就是「早上」和「晚上」,也是讀書最佳時間,因為此時的專注力正在增加中,更容易把書中內容讀進腦袋。
那麼問題又來了,為什麼在「早上」和「晚上」,這兩個時段的「認知能力」會爬坡呢?
「早上」的解釋是這樣的:我們醒來的時候,體溫會以緩慢的速度升高。這種體溫上升的情形,會逐漸提高我們的精力和機警程度,進而加強我們的執行能力、專注力和推論能力。
然而品克並未在書中解釋「晚上」的部分,只提到是因為「晝夜節律」的關係。
我的實際讀書體驗
講了那麼多,實際在「早上」和「晚上」閱讀的成效又是如何呢?
以我自己為例,我的一日作息時間是早上5:30到晚上9:30。
「早上」(早上 6:00 至 8:00)和「晚上」(晚上 6:00 至 9:00)閱讀我都試驗過,真的有比較讀的進去的感覺,且讀完後的內容可以留在腦袋中比較久,也就是說,在這個時段讀書較容易把知識轉化為長期記憶。
(延伸閱讀:看完書就忘了怎麼辦?7 個科學方法解決讀完就忘的困擾!)
「容易把知識轉化為長期記憶」的推測是,這兩個時段的理解力較高,可以輕易地把書中知識轉化為自身血肉。
然而下午閱讀時很容易發生頭昏昏、腦沉沉,想睡覺的情況,即使正在讀的書是自己想讀的、可以立即幫助到自己的。整體來說,下午的閱讀體驗都不是太好,除非有灌提神飲料(我最愛喝紅牛)。
總結
人吶,一輩子都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所以「什麼時候讀書最好」這問題一定曾浮現在你的腦海過。
剛好曾經讀過《什麼時候是好時候》,於是就把這樣的好康資訊分享給大家,幫助大家解決這個「決策問題」,讓你不再浪費精力於尋找讀書最佳時間。
「早上」和「晚上」真的是最完美的閱讀時光,而且也是大部分人可以運用的時段(早起閱讀,接著出門工作,下班吃飽後再閱讀)。
希望讀完這篇文章的你,也能開始實際嘗試看看,利用「早上」和「晚上」閱讀,真的是很美好的一件事!
如果你覺得早起讀書是一大難題的話,可以先試試建立早起習慣,推薦這篇文章給你閱讀<你的理想太豐滿,所以無法早起:建立早起習慣的秘密㊙️>。
不過你可能產生了一些疑惑,比如「一定要在這些時段閱讀嗎?」或「我的時間都被切的很碎,無法有一大段時間閱讀,怎麼辦?」
所以我接下來也會與你分享,「碎片閱讀的迷思與好處」,其實任何時候都是閱讀的好時候,只要你懂一些小技巧。
(延伸閱讀:碎片化學習、碎片化閱讀,效果好嗎?很好!但你需要學會「正確地碎片化學習」)
謝謝你讀完這篇文章,每篇文章的方法都是我實戰經驗的總結,也是我現今仍在使用的方法,正所謂「寫我所做,做我所寫」。祝福你能從中獲得啟發。
1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