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讀完書後,你有不想或不懂得整理重點的困擾嗎?
可能想到要輸出成一篇閱讀心得長文(約 1500 字),太難了!然後就下意識不做了。
又或者是你完全不懂得整理重點,所以讀完一本書也就束之高閣,沒有進一步的行動。
(如果你還無法辨識書中的哪些知識是重點的話,歡迎參考這篇文章<什麼樣的知識,值得記錄且值得做筆記?這 3 種知識最值得!>。)
為了幫助你解決以上困難,我在這篇文章將教會你如何簡單、輕鬆且無壓力地整理書中重點,也就是學會寫「知識卡片」。
寫「知識卡片」的最大好處是:篇幅短,不需要寫太多字,約 200 至 300 個字即可。
最後再把幾張「知識卡片」組合起來,就變成一篇閱讀心得長文了!如此也能大大降低寫長文的摩擦力!
接下來你將會學到「什麼是知識卡片?」、「為什麼要寫知識卡片?」及「如何寫知識卡片? 3 種寫法」等詳細內容!
什麼是知識卡片?
你可以把一張知識卡片,想像成一篇「短篇閱讀筆記(閱讀心得)」,大約 200-300 個字,而而這個短篇閱讀筆記只談「一個」概念。
一本書是由許多個概念組成,所以讀完一本書後,你將可以寫出多張知識卡片。
比如王專的《學習如何學習》,這本書的第一個章節一共談了 5 個概念,分別是「搜尋知識的技巧」、「知識源頭」、「速讀」、「主題式學習」及「保持知識多樣性」。讀完該章節後,我們就能夠產出相對應的 5 張知識卡片。
為什麼要寫知識卡片?
鼓勵你寫知識卡片的原因有兩個:第一,滿足寫文章的最小阻力原則;第二,打造自己的知識體系。
滿足寫文章的最小阻力原則
「最小阻力原則」一詞源自卡爾.紐波特(Cal Newport)的《深度工作力》,意即「你選擇的路越好走,就越容易走下去」。
你想,寫卡片與寫文章相比,前者所需要的毅力比較少(只需要 200-300 個字,甚至再少也可以),所以比較容易執行。
以影音做舉例,你很少看到普通人拍兩小時的電影放到網路上給大家看,你最常看到的反而是「短影音」,因為短影音比電影容易創作。
同個概念類比到文字上:卡片比長文容易書寫。
再更深一層思考,這些海量短影音,有沒有辦法組合成一個道理通順、節奏流暢的電影?答案是可以!所以你可以把多張知識卡片進行排列組合,組出一篇有系統性、有邏輯性的長文。
你看,寫卡片不就等於降低了寫長文的摩擦力了嗎?
打造自己的知識體系
若一個人有「知識體系」,代表他腦內擁有結構堅實、有系統性且不鬆散的知識群。這樣的人,有資格被稱為「專家」。
若一個人缺乏「知識體系」,代表他無法把腦內的知識群有系統地串起來。這樣的人,很容易東扯一句,西扯一句,說出來的內容卻不著邊際。
然而養成寫知識卡片的習慣,可以打造出堅實的「知識體系」。
隨著閱讀量的上升,知識卡片的數量也跟著提升,此時就能把某個領域中相似概念的知識卡片蒐集在一起,互相串聯,並輸出成一篇文章。
蒐集、串聯、輸出,重複這一套行為一段時間後,對應到這些知識的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已在大腦中形成了永久迴路,這時你表達的內容不但言之有物,也言之有序,完全有資格被稱為專家!
如何寫知識卡片?兩種寫法
每一個長期的閱讀者,都能衍生出專屬於自己一套的知識卡片寫法。
RIA 法
RIA 代表的字母意義分別是:Reading 閱讀、Interpretation 解釋、Appropriation 據為己有。
因此,RIA 法意即,在「閱讀」時讀到不錯的新概念時,得用「自己的話去解釋」,才能把知識「據為己有」。
除了用自己的話解釋新概念之外,可以問自己兩個問題:「我有過類似的經歷嗎」、「以後我可以怎麼做」。
所以你的知識卡片由上而下會依序寫出 3 個主題:「用自己的話解釋概念」、「類似的親身經歷」、「將來我可以這麼做」。
比如我最近讀到一個概念叫做「R90 睡眠法」,「用自己的話解釋概念」的描述是這樣的:
R90 指的是以 90 分鐘為一個週期,來計算睡眠時間。每個人的睡眠分為淺眠、深睡、快速動眼期階段,每個階段走完一輪大概是 90 分鐘,而每過完一個 90分鐘的時刻都會相對清醒點。
「類似的親身經歷」的描述是這樣的:
有時候醒來確實不會這麼痛苦,可能是剛好睡 90 分鐘的倍數吧。
「將來我可以這麼做」的描述是這樣的:
我可以透過計算,讓自己睡 90 分鐘整數倍。如此一來,在那個時間點起床的話就會相對清醒,不容易賴床,先從睡 7.5 小時(450 分鐘)試試看。
觀案總法
觀案總三個字分別代表:觀點、案例、總結。
該方法源自於師北宸的《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這也是我最愛用、最常用的方法。
(延伸閱讀:《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閱讀筆記|它不教你寫作,卻讓你變得會寫作)
簡言之,你的知識卡片由上而下會依序寫出 3 個主題:「觀點」、「案例」、「總結」。
比如我最近讀到一個概念叫做「情緒記憶法則」,善用該法則就能在他人腦中留下好印象。
「觀點」即概念。我的描述是這樣的:
掌握情緒記憶法則,就能在他人腦中留下好印象。
「案例」即解釋觀點,可以是單純解釋、故事、科學研究、數據資料。我的描述是這樣的(利用單純解釋):
什麼是情緒記憶?就是「比起你說過的話,別人更容易記得你帶給他們的感受。」你對某人互動的情境、體驗,會在互動結束後持續存留在對方腦中。
假如你是帶著較沒自信、較自卑的姿態與人對話,對方對你的印象大概就會是沒自信、自卑這類的負面詞彙。即使你當時說的內容是自己的豐功偉業或英勇事蹟,你依然無法掙脫情緒記憶的牢籠。
反過來,如果你帶著自信的微笑、從容的肢體語言與人交流,你留在對方腦中的印象就會是積極且正面的詞彙。即使你故意調侃自己,你仍然能夠給對方好印象,因為你帶給他人的情緒記憶是正面的。
「總結」即濃縮案例和重複觀點。我的描述是這樣的:
讀到這你會發現,原來「如何說」比「說什麼」還重要。所以要如何在社交場合中提升好感度呢?表現的自信且從容就是最棒的答案。
總結
在這篇文章中,我跟你分享了「什麼是知識卡片?」、「為什麼要寫知識卡片?」及「如何寫知識卡片? 3 種寫法」。
學習這些內容的最大目的是「學會輕鬆整理書中重點」,並且從中獲得兩個好處:「更容易輸出一篇長文」與「打造自己的知識體系」。
為了更具體地學會寫知識卡片,我與你分享了兩種方法,分別是「RIA 法」與「觀案總法」。
謝謝你讀完這篇文章,每篇文章的方法都是我實戰經驗的總結,也是我現今仍在使用的方法,正所謂「寫我所做,做我所寫」。祝福你能從中獲得啟發。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