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本質》在說什麼?
《工作的本質》主要在談:人,這一生在工作上該抱持著什麼樣的心態和思維,才能讓人生更加順遂。
書裡首先談到,「受薪階級」的人在職場該有的心態,以及如何培養能力,懂了這些之後能讓你更有機會晉升;晉升「主管」後,書裡還提到了如何帶領團隊;最後搞不好你發展的很不錯,想創業了,書裡也提到了「創業者」應該具備的思維。
這本書的作者是樊登,是帆書 APP 創始人,這個 APP 的註冊會員數超過 7,100 萬人。除此之外,他同時也是西安交通大學的客座教授。
樊登表示,現代社會流行「安靜離職」,還有「厭世躺平」,這導致大部分人對工作的態度是很消極的;但是,當你認真對待一份工作的時候,你的心性就會變得不一樣,認真做事可以提升心智,認真工作可以昇華人格。
這本書在一開頭就提到,千萬不要把工作當成一種「必要之惡」,也就是覺得:工作是為了擁有美好生活而必須付出的代價、必須承受的苦難。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有著相反的觀點,他說:「工作是病痛的良藥,是解決一切問題最重要的良藥;只要認真工作,就能夠治癒各式各樣的病痛。」
說到這,你可能會覺得這本書是「資方打手」,沒錯,我在讀書的時候也是這麼認為,但是還讀不到一半的時候我就改觀了,反而覺得樊登說的非常有道理。
接下來,我想和你分享讀完這本書後,整理出來的 5 個問答,分別是「工作的本質是什麼?該要有什麼心態?」「如何增強自己的職場能力?」「主管如何帶領團隊?」「創業者要有什麼樣的思維?」「自己對工作的看法」。
1. 工作的本質是什麼?該要有什麼心態?
樊登提到,工作的本質,是我們對這個社會的回報,也是磨練性格的好方法。近代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曾說過:「性格決定命運。」那麼認真工作,就是讓自己的命運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那麼我們在工作上該抱持著什麼樣的心態呢?
樊登在這裡引用了《稻盛和夫:工作的方法》這本書,稻盛和夫在書裡講述了三種工作者的心態,第一種叫「不燃型」心態,第二種叫「可燃型」心態,第三種叫「自燃型」心態。
帶著「不燃型」心態工作的人,就是無論你怎麼勸說、怎麼激勵,都無法激起工作熱情的人,他會認為「你是在給我洗腦」、「你只是想利用我」、「你就是萬惡的資方」。
帶著「可燃型」心態工作的人,是可以透過外界的激勵,做好工作的人。比如公司有設定獎金制度,制度的規定是,只要業績有達標的話,就可以在領薪水的時候多得到一份額外的獎金。這時候可燃型的人就會受到獎金的驅動而努力工作。
帶著「自燃型」心態工作的人,就像火柴一樣,一劃就點燃,根本不需要外界的激勵,這樣的人每天都有很多新點子,時時刻刻都在思考怎麼把事情做得更好。比如最近的動畫《鬼滅之刃柱訓練篇》裡的主角炭治郎,他就是自燃型心態的最佳典範。當別人都在想方設法逃避訓練的時候,他卻正面面對訓練,而且無時無刻都想著怎麼突破自身能力、完成訓練。
稻盛和夫指出,我們應該要帶著「自燃型」的心態去工作,和工作談一場戀愛。
我自認為自己就正在和工作談戀愛。我是文字創作者,禮拜一到禮拜日都帶著筆電和電子閱讀器到圖書館工作,讀書、寫筆記、寫部落格、架網站,就是我的日常工作,而且連在睡覺前都在想著要怎麼把工作做的更快、更好!
當你已經成功養成了自燃型心態,接下來就要增加自己在職場上的能力。
2. 如何增強自己的職場能力?
增強職場的方法百百種,但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刻意練習」,這是最能被大眾接受,而且是經過科學驗證的方法。
刻意練習這個概念出自於同名書籍《刻意練習》。作者 安德斯・艾瑞克森(Anders Ericsson)和 羅伯特・普爾(Robert Pool)透過科學驗證,找到了增強能力、成為專家的方法。這些方法可以被簡單歸類成「3F 原則」。
(延伸閱讀:《刻意練習》心得筆記|從菜鳥變專家的最佳指南,刻意練習 5 摘問)
3F 原則的 3F 指的是,Focus 專注、Feedback 反饋、Fix 修正,意思是我們首先要刻意專注練習一項技能,然後找到專業的人或這領域的專家給你回饋,最後我們再根據回饋不斷修正,修正完之後再進行下一輪的專注練習,以此循環,成為專家。
我這樣講你可能會覺得我在唬爛,我給你講幾個例子。
自古以來,人們對背誦圓周率這件事情有獨鍾,我走在台大裡甚至還能看到大學生們正在舉辦背誦圓周率的比賽,背到小數點後最多位數的人就可以拿到獎品。
在 1973 年,一位叫理查.斯賓塞的人,把圓周率背到小數點後 511 位。想想你能背到多少位?我猜十幾位就不錯了。後來一個叫大衛.沙克爾的美國人,把圓周率背到小數點後一萬位,但這還不是最扯的。再後來有一位叫原口證的日本人,他背到了小數點後十萬個數字。
再來講伏地挺身的例子。
一個日本人在 1980 年創下的紀錄是一口氣做 10,507 個伏地挺身。後來金氏世界紀錄不再接受這個申請了,因為覺得數的時間實在太長了。他們改成只接受 24 小時之內能夠連續做伏地挺身的數量。後來有一個美國人在 21 小時 21 分鐘之內做完了 46,001 個伏地挺身。
背圓周率和做伏地挺身的例子告訴我們,人類總是可以不斷超越極限。因為科學研究發現,大腦和人體的適應能力很強,可以透過「刻意練習」來達成別人覺得不可能的成就。
以我自己為例,我的其中一項工作是「寫一本書的心得筆記」。我會以刻意練習的方式來提升自己的寫作速度和寫作品質。練著練著,原本 4,000 字的文章要寫一整天,現在只需要一個早上就完成了。
當你已經成功培養了職場能力,可能就會被老闆提拔、升職成主管,接下來就要學會怎麼帶領團隊。
3. 主管如何帶領團隊?
尤其是剛上任的主管,可能因為「新官上任三把火」,嚇跑了不少下屬,或是得不到下屬的支持。針對這個問題,樊登引用了《高績效教練》這本書來解決,其中的核心概念就是,「不當指令型主管」。
指令型主管指的是,一個主管整天盯著員工、整天教育員工,並且對他們說:「你不應該這樣、你不應該那樣」。簡單講,指令型主管就是那種要你完全按照他方法做事的人,如果你是這種人的下屬的話,在工作上肯定會吃不消。
不當指令型主管,那我們要當什麼樣的主管?我接下來講一個故事你就瞬間懂了。
《高績效教練》的作者 約翰.惠特默,在參加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回到英國創辦了一個體育俱樂部,教大家打網球、滑雪、開賽車等等。但是他俱樂部裡的教練分布不均,有時候網球教練偏少,滑雪教練太多,這時候他就會讓滑雪教練去充當網球教練。
他鼓勵這些滑雪教練,並且跟他們說:「沒打過網球也沒關係,你試試看嘛,反正湊合教一下,沒關係的。」結果這些滑雪教練就戰戰兢兢地跑去教網球課。
後來惠特默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在一學期的授課之後,滑雪教練教出來的網球選手,竟然比網球教練教出來的人打得還要好。這就奇怪了,滑雪教練自己都不會打球,他們是怎麼教的呢?
惠特默發現,如果是網球教練,學員打出一個球之後就會對著學員說:「你這個動作不對,你這個腰的方向不對,你重新擺一下,這個手肘抬高一點,再來一次。」
但是滑雪教練就不一樣了,因為他不會打網球呀,所以只能對學員說:「你覺得剛才自己打得怎麼樣?你覺得哪邊沒出力?」這個學員就會說:「我覺得腰力好像不太夠。」滑雪教練就會順勢說:「那好,你自己調整一下,你想想怎麼調整,能把這個力發出來。」然後這位學員的網球就打得特別好。
好,故事結束。你有看出差別嗎?網球教練就像是指令型主管一樣,一直說教,咄咄逼人,這怎麼讓學員安心打網球呢?
滑雪教練則是用提問的方式,讓學員主動去意會打網球的感覺。因為只有靠學員自己的領悟,才能真正學會打網球。
當你主管當久了,能力累積夠了,翅膀硬了,想出來創業了,接下來就得學會創業者的思維。
4. 創業者要有什麼樣的思維?
樊登針對這個問題,引用了《從零到一》這本書,作者 彼得・提爾 在書中提到,創業者需要具備「壟斷思維」。
彼得・提爾強調,壟斷市場是一件好事。只有壟斷,才能擁有足夠的利潤空間,才能保證足夠的研發和創新投入,才能產生更大的競爭優勢。
比如 Google 在搜尋引擎上就是壟斷市場的存在,目前市面上的搜尋引擎有 Google、Yahoo、Bing 等等,其中市佔率最大,最多人用的搜尋引擎,就是 Google,91% 的人都用 Google 搜尋資料,這讓 Google 得到了相當大的利潤。
那麼像 Google 這種壟斷市場的企業,都有什麼樣的特徵呢?也許創業者往這些方向努力,就能成功打造出壟斷市場的企業。
彼得・提爾說,壟斷市場的企業有四大特徵,分別是「專利技術」、「網路效應」、「規模經濟」和「品牌優勢」。
這四項特徵中,我自己認為「專利技術」尤其重要,我想特別提它。
專利技術的意思是,你所創造的產品,應該要比市場上已有的產品具備十倍以上的優勢。比如 PayPal 的支付方式比去銀行轉帳提高了至少十倍的效率;再比如電子閱讀器可以蒐藏上萬本書,而且重量還比紙本書輕,到哪都可以帶著閱讀。
PayPal、電子閱讀器,都是有效的專利技術,都是有效的創新。
以我自己為例,我未來想要開個付費說書節目,一年至少給你講個 50 本書,這個量比一般人一整年只讀個兩三本還要多,我想這也是個有效的專利技術。
5. 自己對工作的看法
接下來我要講的內容跟《工作的本質》這本書無關,完全是我自己的想法,或是我從別的地方讀到的資訊。
我認為現代人以消極的態度面對工作,是很正常的。正所謂「事出必有因」,我認為導致人們消極工作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個是「工作量愈來愈多」,第二個是「創新速度愈來愈快」。接下來我一個個談。
工作量愈來愈多,這個量,是跟以前的時代比。
以半導體工業作為例子,從 1971 年到 2014 年,人類為了讓電晶體數目維持摩爾定律穩定成長,半導體工業投入了愈來愈多的人力在研發上。在這 43 年之間,研究者人數擴大了 18 倍!當所有人才全都被半導體工業召募,無人可召的狀況下,解法就是增加每個人的工作量。
再比如以前的科學研究,研究者不需要研究的很久、很深,就能發表一篇論文;但現在科研工作者即使日夜不斷工作個兩年、三年,可能還是無法發表論文。
我的意思是,好摘的水果都已經被摘光了,剩下難摘的水果都在高處。現在的我們只能製造更高的梯子,花更多力氣爬到更高的地方才有辦法摘到水果。
談完工作量,再來談談創新速度愈來愈快。
知名未來學家雷依.庫茲威爾(Ray Kurzweil)曾經彙整了一份清單。在這份清單中,他分析了自己心目中堪稱重大創新的事件,比如「生命起源」、「多細胞生物出現」、「寒武紀大爆發」、「智人出現」、「城市出現」、「工業革命」、「電腦出現」等等。
庫茲威爾發現,這些事件與事件之間的間隔時間,其實是有規律地在縮短。比如從「生命起源」到「真核細胞生物出現」,中間隔了 20 億年;從「多細胞生物出現」到「寒武紀大爆發」,中間只隔了 5 億年。
我們把時間快轉一下。
從「工業革命」到「發明電話」,中間間隔了 116 年;從「發明電話」到「發明電腦」,中間隔了 70 年;從「發明電腦」到「發明個人電腦」,中間隔了 30 年;「發明個人電腦」到「AI 發生大突破」,中間只隔了 20 年。
創新速度愈來愈快,人類的生活步調就跟著變快,每一代人都會比上一代人更容易被工作壓的喘不過氣。
1825 年,也就是工業革命不久之後,德國詩人、科學家與政治家歌德就寫了以下文字:
今天的每一件事都很過度(ultra),每一件事都在思想上與行動上不斷被超越。每一個人都不再認識自己了;沒有一個人可以掌握他的生活與工作。年輕人太早就被要求快速行動,然後在時間的高速轉動中忘我失控。
兩百年後,到了現代,也許你我的生活步調已經遠遠超速,比當時的歌德快了不知道幾倍。同時,我們對工作絕望的心情也不知道多了幾倍。
以上,就是我認為人們消極工作的兩個原因。消極工作也許是必然,但我們還是要繼續過生活、討生活,也許樊登的《工作的本質》就是激勵我們維持工作動力的良藥。
寫在最後
我相當喜歡《工作的本質》這本書,我給它五星好評!樊登出品,果然就是品質保證。這本書除了認真談如何工作,它也帶給我智識上的樂趣。
我在這本書中學到最多的部分是「創業者要有什麼樣的思維」。樊登引用了《從零到一》這本書裡的創業思維,也就是我在第 4 點提到的「專利技術」,覺得很有啟發,未來也會去讀讀這本書。
其實書中的所有章節都很精彩,沒什麼尿點,樊登的筆法就是用大量簡單好懂的故事去昇華觀點,而不是直接把冷冰冰的觀點硬塞到你腦袋裡。
除了《工作的本質》這本書,我還讀過樊登的《讀懂一本書》和《低風險創業》,這兩本我也相當推薦,書裡也都有滿滿的精彩故事。
(延伸閱讀:《讀懂一本書》閱讀筆記|閱讀 3 奧義,理解閱讀真理)
(延伸閱讀:《低風險創業》閱讀筆記|3 個思維,讓創業不再是賭博)
說到推薦的書,有關工作的,我另外推薦三本,《高績效心智》、《影響力習慣》和《夠好的工作》。前兩本主要教你怎麼把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好;如果你近期在工作上感覺到痛苦,最後一本就很推薦你,它主要在談工作使我們痛苦的原因,也給出了非常詳實的科學證據與研究數據。
(延伸閱讀:《高績效心智》閱讀筆記|3 個能夠提升你工作績效且幫助你自我成長的心態)
(延伸閱讀:《影響力習慣》閱讀筆記|做了這些事,老闆毫不猶豫提拔你)
(延伸閱讀:《夠好的工作》閱讀筆記|3 個你在工作中感到痛苦的具體原因與解法)
最後,推薦《工作的本質》這本書給「想在工作上有更亮眼表現的朋友們」,也推薦給「正要踏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更推薦給「想要創業的朋友們」,書裡的答案肯定有辦法滿足你,就算沒被滿足,書裡還有「14 本推薦書單」等著你!
工作的本質
樊登在《工作的本質》中指出,工作需以積極心態對待,並透過「刻意練習」提升能力。主管應避免指令管理,創業者需具壟斷思維,專注開發十倍優勢的技術,以在職場和創業中脫穎而出。
URL: https://is.gd/4naOyb
Author: 樊登
5
Pros
- 延伸閱讀書單豐富
- 故事精彩零尿點
2024 年 6 月 23 日 · Season 1 : 村長說書 · Episode 12
EP12:《工作的本質》|從社會新鮮人到創業者該有的 4 大思維
20 Min, 36 Sec · By 施定男(村長)
樊登在《工作的本質》中指出,工作需以積極心態對待,並透過「刻意練習」提升能力。主管應避免指令管理,創業者需具壟斷思維,專注開發十倍優勢的技術,以在職場和創業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