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天自律了嗎?
自律絕對是人生中最困難的事,像我,10 次發豪願說要自律,11 次被打趴在地上。自己目前還在龜速找方法嘗試自律,希望有朝一日能「完全自律」。
但最近我讀到一本書,它可以說是學會自律的終極指南,裡面提到很多自律的具體方法,也提到很多科學研究,這表示書裡的方法不是隨便亂講的,而是有學理依據的呀。
這本書的書名是,《最高自律力》,這是一本光看書名就能猜到內容在說什麼的書,相當直觀。
《最高自律力》主要是帶你理解自律與意志力之間的關係,還有各種與意志力有關的科學研究,更有養成習慣的實際方法。
這本書的作者叫 Time 剛剛好,是對岸的知識技能達人,專欄作家。因為她致力於分享習慣養成和自我提升的文章,所以作品常被各家媒體轉載,深受讀者喜愛。
接下來,我將與你分享 5 個和自律、養成習慣有關的知識,分別是「為什麼自律這麼困難?」「如何恢復意志力?」「就算沒有意志力也能自律?」「具體如何養成習慣?」「養成習慣的終極難點」。
1. 為什麼自律這麼困難?
我們感到自律很困難的原因在於,「意志力消耗過快」。
當我們在要求自己、對自己嚴格的時候,就會消耗意志力。
比如你想從今天開始戒糖,你就得逼自己不能喝含糖飲料,所以每當你走路經過手搖飲料店時,都會消耗意志力。
但如果你忍不住偷喝了一口含糖飲料而責備自己的時候,你的心中會出現負面暗示,也就是無來由地否定自己,這會導致你的意志力消耗特別快,最後下場有很大的機率是戒糖破功,你會開始自暴自棄,狂喝含糖飲料。
作者在書中還有提到很多個導致意志力消耗過快的原因,我這裡再拉兩個出來談。
第一個原因,你的計劃太偉大。
想像一下你是個英文菜雞,A 到 Z 背不出來的那種,然後因為你想要成為英文大師,所以每天要求自己背一百個英文單字。
這個計畫對現階段的你來說過於偉大、難度太高,所以你的意志力會消耗特別快,沒多久就放棄了。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的心理學教授 丹尼斯.R.普羅菲特 從他的實驗中發現,相較於身上沒有背任何東西的人,身上背著重物的人會把前方的坡道預測得更陡。
這個實驗說明了,當我們心理有負擔時,大腦就會鈍化,可能進而影響你的意志力。
第二個原因,你的血糖太低。
當你一下吃太多甜點,或是空腹太久,都會造成你的血糖驟降,而且這又會導致你的意志力消耗過快,讓你沒辦法好好做一件事。
關於血糖太低導致缺乏意志力這件事,心理學家其實早就做過了實驗。
2007 年,心理學家馬修.加略特(Matthew Gailliot)召集了一群受試者,並讓他們去執行會降低血糖的事情。當這群人執行結束後,加略特再請他們去執行下一項任務,他從中發現,這些受試者在新任務中的表現明顯變差了,許多人都在中途放棄。這項實驗說明了低血糖會導致意志力缺乏。
以上兩個原因,你的計劃太偉大、你的血糖太低,會使意志力消耗得特別快,最後導致無法自律。
2. 如何恢復意志力?
作者在書中提到了很多個恢復意志力的方法,我在這裡說明兩個,一個是作者提到的,另一個是我在別本書上讀到的。
我們先來談作者在書中提到的方法,這個方法是「冥想」。
冥想聽起來有點宗教意味,但它單純只是個觀察呼吸的行為。經過科學研究證實,冥想可以恢復我們的意志力。
具體來說怎麼做?我曾在《顛峰心智》一書讀到具體的冥想步驟,一共有三個步驟。
(延伸閱讀:《顛峰心智》閱讀筆記|每天做這件事 12 分鐘,輕鬆奪回專注力)
第一步。坐下來,坐姿保持直挺,要覺得舒服,但也不能過度放鬆。閉上眼睛,呼吸,跟著呼吸的自然步調走,不要控制呼吸。
第二步。選一個跟呼吸的感受最明顯的身體部位,從頭到尾鎖定這個部位,例如呼氣時鼻孔感覺到涼涼的,那就一直注意鼻孔涼涼的感覺。
第三步。注意自己的注意力有沒有跑掉,要是意識到跑掉的話要記得轉回來,例如呼吸到一半腦中開始想晚餐吃什麼,這時就要趕快轉回來繼續注意鼻孔涼涼的感覺。
持續冥想 12 分鐘,就有辦法恢復意志力。
講完冥想,我們再來談談另一個恢復意志力的方法,那就是散步。
《在大腦外思考》這本書裡有提到,散步是一種恢復各種心智資源的好方法,心智資源包括了意志力、專注力等等。
比如我常坐在書桌前對著筆電打字寫作,寫了大約三個小時之後我就寫不下去了,我會起身去公園散步個半小時到一個小時,恢復一下意志力。再次回到書桌後,我又能文思泉湧,瘋狂敲鍵盤了。
華盛頓大學的葛雷格里.布萊曼教授更表示,在充滿樹木的地方散步,比在水泥都市散步更能恢復心智資源。
他曾召集了一群受試者,讓這些受試者在外面散步 90 分鐘,散步結束後回到實驗室進行大腦掃描。他讓其中一半的受試者走在綠意盎然的自然環境,另一半則是走在交通繁忙的大都市。他從掃描結果中發現,在自然環境裡散步的受試者,大腦較不活躍,這表示在自然環境中散步更能讓大腦好好休息,並充分地恢復意志力。
以上,是恢復意志力的兩個方法,冥想和散步。
講了那麼多,有沒有不需要意志力也能自律的方法?還真的有。
3. 就算沒有意志力也能自律?
對,沒有意志力也能自律。但前提是,你已經養成了「習慣」。
比如你已經養成了每天閱讀一小時的習慣,那麼你就沒有必要花費意志力來約束自己閱讀。因為每天只要到了固定時間,你就會自動自發地閱讀,就像口渴喝水一樣簡單。
然而,養成習慣的過程,需要動用到我們大腦的兩個腦區,「前額葉皮質」和「基底神經節」。
前額葉皮質,位於我們的額頭和眼睛後方,它可以控制我們的注意力、決策和情緒,講白了,前額葉皮質其實就是掌控我們意志力的腦區。你之所以有意志力保持自律,是因為你有前額葉皮質。
那麼,如果人的大腦沒有前額葉皮質會發生什麼事?答案是,這個人會管控不了自己。
美國曾有一家鐵路公司員工,他的名字叫 菲尼亞斯.蓋奇(Phineas Gage),因為工程上的意外,他的腦部被鐵棍刺穿。但幸運的是,蓋奇經過兩個月的治療後,成功活了下來。但蓋奇從此之後性格大變,從一位好相處的人變成粗魯、易怒、暴力的人,從此無法和同事和平相處。
蓋奇會有這樣的 180 度大轉變,是因為他的前額葉皮質被當時的鐵棍刺傷了,失去作用了,所以他失去了意志力,再也無法管控自己。
我們換談談基底神經節。基底神經節,是用來儲存感覺資訊,以此讓我們可以依靠直覺做事,完全不需要消耗腦力和意志力。
具體來說,人的每一次行為都會被神經元記錄下來。當一項行為不斷地被重複後,基底神經節會把這項行為的資訊儲存起來。只要未來因為某個因素而觸發這項行為時,基底神經節就會讓我們自動自發地去做它,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習慣」。
談完「前額葉皮質」和「基底神經節」,我們來總結一下:養成一項習慣的科學方法是,先消耗意志力讓自己重複某項行為,直到基底神經節記住它,也就是把行為轉化成習慣,而未來在執行它的時候,就再也不會消耗意志力。
4. 具體如何養成習慣?
不少人認為,「21 天法」,是養成習慣的好方法,也就是持續做某件事 21 天,那麼你就能養成做這件事的習慣。
作者指出,「21 天法」是個天大的迷思,誤導了不少人。
建立習慣要花 21 天的迷思,是來自美國整形醫師 馬克思威爾.馬爾茲( Maxwell Maltz) 提出的理論。馬爾茲醫師發現截肢的人要花 21 天來習慣有障礙的身體,所以他主張,適應任何生活變化要花 21 天。
但後來已有科學研究證實,「養成一般習慣」和「習慣有障礙的身體」完全不是同個等級的事情,所以「21 天法」不是個用來養成習慣的好方法。
那麼養成一個習慣要花幾天?答案是要看這項習慣的難度,習慣愈難,所需的時間愈長。
比如喝水這種較簡單的習慣可以在 21 天內養成,做 100 下伏地挺身的習慣則需要幾百天以上才能養成。
但作者在書中說明,我們不要去管花幾天養成習慣,那個數字毫無意義,真正重要的是「如何讓自己行動」。只要每天都有辦法讓自己行動,那麼成功養成一項習慣只是早晚的事。
讓自己行動的最簡單方法,就是「設定獎賞」。
如果你想養成每天慢跑的習慣,那麼你的獎賞可以設定成,跑完允許自己打電動一個小時。
設定獎賞的目的,是讓大腦更願意重複和接受一項行為,如此一來大腦就會分泌「多巴胺」,而多巴胺是一種可以驅使你去做某件事的神經傳導物質。
曾有科學家拿猴子來做實驗,目的是觀察獎賞與大腦之間的關係。當研究人員把獎賞放在猴子面前時,研究員發現猴子的大腦會開始大量分泌多巴胺,然後猴子就會努力行動,想辦法得到這個獎賞。
你看,我們的行為其實跟猴子一模一樣。
5. 養成習慣的終極難點
我們在養成習慣的路上,會遇到一個終極難點,那就是——我們真的無法完全掌控意志力,因為意志力在一天之中會不斷下降。
意志力從我們起床,睜開眼睛的那一刻就開始在減少了,即使你中途做了冥想、散步,意志力終究沒辦法完全補回來,這只是權宜之計而已。真正能讓意志力回滿血的方法,只有充足的夜晚睡眠。
當意志力愈來愈低落,我們就愈難養成一項習慣,這樣的情形常發生在一天之中的傍晚或傍晚之後。很合理嘛,從早工作到晚,回家肯定是頭昏昏、腦沉沉,哪還有力氣養成新習慣呀。
國外有個很有趣的統計是這樣的:早上的法官同意犯人假釋的機率是最高的,接近 70%。神奇的來了,假釋機率會隨著時間推移而開始遞減,到了傍晚,法官同意犯人假釋的機率剩不到 10 %。
假釋機率從 70% 像大怒神一樣掉到 10% 欸,這樣的巨大差異,已經明顯脫離合理範圍了。唯一能夠解釋這現象的說法是:法官的意志力因為不斷地決策案件而一直在減少,少到最後就發生了決策疲勞,直接讓傍晚的犯人不得假釋。
所以你就知道,以後如果自己不幸被捕入獄,想要假釋出獄的話,請盡量安排在早上開庭。
既然知道了意志力在一天之中會一直減少,那我們該如何節省意志力?
我們可以學學 FB 的創始人,馬克.祖克柏,學什麼?學他的穿衣風格。
他一年四季穿的上衣都一樣,永遠都是灰色圓領 T-shirt。祖克柏說:「他衣櫃裡的上衣全都是灰色圓領 T-shirt,這讓他每天不需要思考該穿什麼出門,可以有效減少意志力的消耗。」
祖克柏這樣的方法有點極端,我們可以不用像他一樣,我們只要在前一晚先想好明天要穿什麼就行了。除了先想好要穿什麼之外,也可以先想好明天三餐吃什麼,這也能有效減少明天的意志力消耗。
寫在最後
我非常喜歡《最高自律力》這本書,要故事,有故事,要證據,有證據,完全不會讀到打瞌睡。總而言之,這是一本集合了自律和習慣養成的精采著作。
除此之外,你還能從這本書中找出與「意志力」有關的書單,比如《主控力》,這是一本由學者出版的著作,應該可以從中學到更多科學的理論,這本已經被我收進待讀清單了。
我在《最高自律力》裡學到最多的部分,就是「前額葉皮質」和「基底神經節」了。在剛開始養成習慣時,可能會非常費意志力,但最後基底神經節會幫你一把,幫你把一項行為轉換成習慣,從此不再耗費意志力,你就可以把寶貴的意志力花在更重要的地方上。
當然,這則心得筆記只佔了這本書的冰山一角,書裡還談了更多內容,比如「如何正確地設置獎勵」、「養成習慣的更具體方法」。
台灣書市有許多本在談養成習慣的書,比如《原子習慣》、《高成效習慣》、《驚人習慣力》、《設計你的小習慣》等等,把這些書全部收來讀真的能成為習慣大師,事實上我已經這麼做了,打算之後來出個《習慣學 20 講》線上課,幫助大家釐清養成習慣的迷思。
(延伸閱讀:《原子習慣》閱讀筆記|4 個簡單建立習慣的方法)
(延伸閱讀:《設計你的小習慣》心得筆記|5 個養成習慣的秘密知識,讀完從懶蟲變效率達人)
我是第一次讀 Time 剛剛好的著作,後來發現她在去年還出了另一本書叫《高效學習,從來都不靠熬》,不過這本書目前只有簡體版,期待之後出繁中版。
最後,推薦《最高自律力》給所有想要成功自律、成功養成習慣的朋友們,讀完你會懂得怎麼節省意志力、瞭解養成習慣的科學原理,最後無痛養成習慣。
最高自律力
《最高自律力》探討自律與意志力的關係,揭示了意志力容易耗盡的原因並提出恢復方法如冥想和散步。《最高自律力》反對「21 天養成習慣」的迷思,強調養成習慣需時間與持續努力,指出習慣的力量能自動化行為,減少對意志力的依賴。書中還提供節省意志力的日常策略,鼓勵讀者透過實踐書中方法,逐步建立自律生活,掌握自我管理的藝術。
URL: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5652
Author: time剛剛好
5
Pros
- 故事多
- 證據多
- 作者經驗多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