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性潛能》在說什麼?
《隱性潛能》這本書的作者是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格蘭特的上一本書,就是大家搶著借閱的暢銷書《逆思維》。這次他在新書裡加入更多社會科學研究,讓新書的可信度再創顛峰!《隱性潛能》整本書的核心思想是以下這句話:「想成為某領域中的菁英,重點不在於你的起點有多優秀,而是在於你走了多遠。」意思是那些從小就一展長才的人,並不一定是最後贏家;而那些從小看起來不聰明、出身不怎麼好,但是一路堅持過來的人,更有可能成為最後贏家。
(延伸閱讀:《逆思維》閱讀筆記|3 個思考方式,顛覆你的人生)
先說說一個全世界社會的共同現象,這現象有點不公平,而你很可能就是其中的受害者。這個現象是:有些小孩比較早慧,所以各方都把資源灌注在那些早慧的孩子身上,而其他孩子則是被晾在一旁,不被期待。這導致其他孩子對自己較不自信,覺得自己幹不成大事,覺得自己這輩子已經沒有任何可能了。針對這樣的現象,格蘭特透過科學研究發現,那些不被期待的孩子其實更有潛力,只是大器比較晚成而已。
比如那些頂尖雕塑家,沒有一個人被小學的美術老師認定有特殊能力;
那些數學家,在中小學的數學成績並不算特別好;
那些網球好手,在第一場錦標賽的前幾輪就落敗,但他們花了數年的時間成為當地頂尖選手;
我國中的理化成績常常掛蛋,但現在我有化學系碩士學位。
以上案例再次提醒我們這本書的核心思想——重點不在於你的起點,而在於你走了多遠。就算我們一路走來非常平庸,但透過書裡激發潛能的方法,我們也可以從毫不起眼的木炭,進化成閃閃發光的鑽石。
接下來,我將與你分享激發潛能的 4 個方法,前 3 個方法主要是激發自己的潛能,最後則是激發他人的潛能。這些方法依序分別是「端正自己的品格」、「追求不適感」、「放棄完美主義」、「積極教育」。
1. 端正品格
擁有好品格,絕對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道路。而書中談到好的品格有四個元素:積極主動(Proactive)、親社會(Prosocial)、講紀律(Disciplined)、有決心(Determined)。以下我個別說明。
- 積極主動指的是,主動提出問題、主動回答問題、主動從書本中尋找資訊、主動在課外向老師請教。
- 親社會指的是,善於跟同伴相處和合作。比如遇到難解決的問題時,你願意找人幫忙,而不是自己單打獨鬥。
- 講紀律指的是,能集中注意力,不擾亂上課秩序。
- 有決心指的是,遇到困難問題能堅持求解,而且願意完成比指定工作更多的任務。
這四個元素是由哈佛大學的經濟學家拉吉.柴蒂(Raj Chetty)所提出。2010 年,柴蒂在幼稚園裡發現,那些被「更有經驗」的老師教出來的孩子,未來收入明顯更高,這裡的未來指的是孩子長到 25 歲的時候。後來,柴蒂想要知道,那些「更有經驗」的老師,到底都教幼稚園兒童什麼內容,於是他又深入研究了一番。最後他發現,那些老師教的不是什麼數學和閱讀那類的認知技能,而是四項品格技能,也就是我們剛剛提到的積極主動、親社會、講紀律、有決心。柴蒂還發現,這四項品格對未來收入的預測力,是數學和閱讀成績的 2.4 倍。
也許你會認為,品格都是都是先天決定好的,有的人品格注定好、有的人品格注定差,那如果自己是品格差的人怎麼辦?不用擔心,格蘭特在書裡提到,品格其實是可塑造、可學習的,意思是,品格可以透過後天的努力變的更好,就像是你的肌肉可以透過重量訓練變的更大。書裡提到一個西洋棋手的例子,這位棋手小時候在治安非常糟糕的環境下長大,他甚至還加入過幫派,任誰都會覺得他沒什麼品格;但他後來遇到一位好老師,這位老師激發了他對西洋棋的興趣,他在學西洋棋的過程練就了一身好品格,這讓他後來獲得了三個碩士學位,最後也成為了電影製作人和作曲家。
這則真實故事告訴我們,浪子可以回頭,亡羊可以補牢,品格可以端正。這裡提到,練就這四項品格可以激發潛能,但你聽了可能覺得有點空泛、不夠具體、找不到方向施力,所以接下來要跟你談談細節的部分,也就是具體該如何做。
2. 追求不適感
作家海倫・凱勒(Helen Keller)說過:「品格無法在安逸中培養。唯有經歷考驗與磨難,才能強化心靈,開拓眼界,激發雄心,出類拔萃。」如果你在學習一樣新技能,比如新語言、新料理、新運動,那麼在學習上主動追求不適感,可以強化你的學習效果。
如果你想把英文口說練的流暢,你要追求的不適感,就是把自己丟到全英文的環境裡,強迫自己用英文和陌生人對話。書裡提到一個例子,一位美國女子因為想要學習西班牙語,所以她利用暑假期間搬到馬德里,然後刻意選擇住在一個只會講西班牙語的寄宿家庭裡;暑假結束後,她發現自己已經可以說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語。不適感,真的可以增加你的學習效果,有一項實驗證明了這一點。
研究人員給學生 20 分鐘看一篇科學文章,學生隨機分成兩組,一組是閱讀文字學習組,另一組是耳聽學習組。耳聽組比閱讀組更喜歡那篇文章,但兩天後他們接受測驗時,耳聽組的得分只有 59 分,閱讀組則是 81 分。你看,閱讀比耳聽帶來更多不適感,但學習效果更好。如果你買的線上課程是用聽的,但又有附文字稿的話,那麼讀文字稿會是更好的選擇。
追求不適感的更具體方法是:「透過犯錯,讓自己感覺到尷尬」。書裡提到另一個語言學習者,他規定自己每天必須犯 200 個錯,這樣他就能確保自己還有進步空間。為了犯錯、為了找到盲點,這位語言學習者只能不斷地和陌生人講話、練習,這讓他在短時間內學會新語言。這個方法和《刻意練習》提到的方法很像,這兩本書都提到不能只待在舒適圈練習,你必須跨出舒適圈練習。
這裡給我的啟發是,我們在學習新技能的時候太常窩在舒適圈,應該要勇敢跨出去。比如練習英文口說,我們很習慣用看美劇或聽廣播的方式來學習,但更有效的方法其實是直接和英文母語人士對話。再比如學習一道新料理,我們很習慣在網路上看食譜、看 Youtube 影片,最後結果是看了一大堆,卻從來沒有進過廚房實際演練一番,到頭來我們還是學不會新料理。我們應該要更積極主動一點,主動離開舒適圈,主動挑戰困難的部分。愛因斯坦說過:「科學研究好比鑽木板,有人喜歡鑽薄的,但我喜歡鑽厚的。」
在練習新技能的過程中,我們有時會把自己逼太緊,也就是過度追求完美,這反而會得到反效果。所以我們必須學會放棄完美主義。
3. 放棄完美主義
放棄完美主義的意思不是叫你完全擺爛,而是在「完全瑕疵」和「完美」這兩個極端之間尋找甜蜜點,找到這個甜蜜點更能夠讓你成就大事。
日本有一個詞叫「侘寂」,唸做 ㄔㄚˋ ㄐㄧˊ ,日語唸做 wabi-sabi,它的意思是不完美的美,這個美就是那個甜蜜點。例如 16 世紀的日本,大家都喜歡用經過磨損和風化的的茶具泡茶,當時的日本人認為,茶具帶點裂痕或缺角是一種美的體現,是一種 wabi-sabi。再例如現代的公仔和模型,很多製造商都會刻意做成「戰損版」,也就是盔甲上多了幾道裂痕,這讓蒐藏家覺得公仔更有造型、更有味道、更有蒐藏價值。牛仔褲也是一樣,兩條褲管做成不對稱的破洞,看起來就比完好無缺的牛仔褲更有造型、更有個性。
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就是一位追求侘寂的人,他設計的建築就有那種不完美的美。在設計新建築的時候,同行都很唾棄使用混凝土當作建材,因為混凝土不美觀;但安藤忠雄就是喜歡混凝土,他認為混凝土有種粗獷的美感。為了找出「完全瑕疵」和「完美」之間的甜蜜點,安藤忠雄會把粗糙的混凝土表面打磨的像絲綢一樣光滑,而且還會加入自己的設計元素,讓他的混凝土建築呈現不完美的美。最後給你微知識科普一下,台灣目前有兩座安藤忠雄設計的建築,一座是亞洲大學的「現代美術館」,另一座是三芝墓園裡的「光之境」。
那麼重點來了,具體該怎麼放棄完美主義?有些人認為盡力而為就好,但有研究顯示,那些被鼓勵盡力而為的人,表現也不會好到哪裡去,因為盡力而為這四個字太過空泛,缺乏明確的目標,你的行動反而更像無頭蒼蠅。真正放棄完美主義的解決方法是,找出明確又有挑戰性的目標,然後克服它。例如有的人經營自媒體,會把目標設定成成為百萬網紅,但這個目標太過空泛;如果把目標改成「一則影片一千個讚」的話,就會明確許多,至少知道要往哪個方向施力。
以上,就是激發自己潛能的方法,接下來我們談談如何激發他人的潛能。
4. 積極教育
如果你心有餘力,想要幫助別人激發潛能的話,積極教育就是個好方法。這裡說的「別人」,可以是你的學生,或者是你的小孩。積極教育,指的其實就是芬蘭的教育。
格蘭特在書裡提到,芬蘭有著世界最好的教育系統。以結果來說,他們的「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成績差距是全球最小」,而且還是「全球 PISA 測驗第一名(OECD 組織每三年舉辦一次的測驗,主要測 15 歲學生的數學、閱讀、科學能力)」。簡單講,就是芬蘭的每個學生都一樣好。你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的求學過程,班上成績是不是很兩極?好的很好,差的很差,跟芬蘭完全是相反情況,這導致台灣的部分學生在學習上得不到成就感,於是自甘墮落,愈走愈偏,當然也就無法激發自己的潛能。(台灣的 PISA 測驗排名也不賴,在 2022 年拿下全世界第三名,但問題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成績差距非常大。)
讀完這個篇幅,我整理出了芬蘭教育的四個特點:良好信念、迴圈教學、要學生玩、學習安全網。以下我個別說明,你也可以邊讀邊思考,換作是在台灣的話,我們可以怎麼做。
良好信念
芬蘭的教育者舉凡老師、校長都有個共同的信念:每個學生都有潛能。芬蘭的學校不像台灣一樣只挑出最優秀、最聰明的學生,而是為每個學生提供同等的成長機會。芬蘭的學校裡也流傳著這麼一句口號:「人人皆人才,個個不浪費。」芬蘭人認為,培養人才的關鍵,不在於投資那些早慧的學生,而在於投資每個學生,不管他們的起點如何。
要學生玩
在芬蘭的學齡前教育(幼兒園),學生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花在玩樂上。孩子們每週只有一天坐在課桌前學習拼字、寫字、算數,而且每節課最多 45 分鐘,下課時間長達 15 分鐘。這樣的學齡前教育系統讓孩子們都樂於上學。芬蘭老師常說:「孩子的任務就是玩樂。」英國更有一項研究顯示,6 歲就喜歡上學的學生,16 歲時的考試成績較高——不管學生的智力和社經地位為何。
芬蘭幼兒園裡最熱門的遊戲活動是「開冰淇淋店」,學生用類似大富翁遊戲的假錢來買賣假想的冰淇淋。在遊戲過程中,他們會操作收銀機、接單、清點零錢,這增強了他們的數學和語言技能。有研究表示,這樣從玩樂中學習的效果,比坐在教室裡上課還要好。
迴圈教學
迴圈教學指的是,芬蘭小學生連續六年都是跟著同一位老師。這麼做的好處是讓老師熟悉每個學生,進而對學生訂定個人化的教學。芬蘭老師的角色不只是講師,更是學生的社交、心理方面的導師。
在我記憶中,台灣小學生不可能連續六年都跟著同一位老師,大多是每兩年就分班、換老師一次,所以每個人的小學生涯會經歷兩次洗牌、認識三位老師。我唸的國、高中也一樣,就算只唸三年,它照樣給你搞分班、換老師。這樣的教育系統,當然就不能奢望老師們熟悉每一位學生。
學習安全網
芬蘭的每所學校都有一個學生福利團隊,團隊除了有每個學生的班導師之外,還包括一名心理學家、一名社會工作者、一名護士、一名特教老師和該校校長。當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學生福利團隊就會伸出援手,全力支援學生。具體作為是提供免費家教輔導,讓學生不必留級就有機會進步。除此之外,從幼兒園的秋季開始,芬蘭小學老師就會與家長見面,深入瞭解學生情況,為每個學生制訂個人化的學習計畫。
寫在最後
我很喜歡《隱性潛能》這本書,其實在台灣出版這本書的半年前我就已經讀過原文版,當下讀完的心得就是——絕對要蒐藏這本書的中文版。硬要說這本書的缺點的話,就是脈絡比較長,你沒辦法一眼找到具體解答。
這本書講的道理你也許都懂,什麼端正品格、跨出舒適圈、破除不完美主義,這些你都心裡有數。但作者給這些道理提供了堅實的證據,這讓我們在實踐道理的路上更有底氣,更不容易因為他人的閒言閒語而放棄。
格蘭特在這本書裡的筆法是一邊說故事、一邊提出科學證據、一邊提出自身經驗,而不是專攻某一個元素,所以你讀起來不會感到無聊。甚至有些科學證據會讓你感到驚喜,例如書裡談到玩俄羅斯方塊可以緩解痛苦。
格蘭特的其他本書還有《反叛》、《給予》和《逆思維》,這些之中我只讀過《逆思維》,這本是確確實實的好書,我從中學會了「複雜思維」,這讓我待人處事更謙虛了一點。
最後,推薦《隱性潛能》給所有追求自我成長的朋友們,這本書絕對能滿足你。最後的最後,再給你說一遍這本書的核心思想——重點不在於你的起點有多優秀,而是在於你走了多遠。
隱性潛能
亞當・格蘭特在《隱性潛能》指出,成功取決於堅持而非起點的優劣。作者提供四個激發潛能的方法:「端正品格」、「追求不適感」、「放棄完美主義」、「積極教育」,幫助你從普通變得卓越,發揮最大潛力。這本書的深入探討能引領你邁向成功,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讓自己更上一層樓。
URL: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95694
Author: Adam Grant
5
Pros
- 提供堅實證據
- 讀起來不無聊
2024 年 8 月 8 日 ·
EP18:《隱性潛能》|品格好的學生,未來賺的比成績好的學生更多?
20 Min, 53 Sec · By 施定男(村長)
亞當・格蘭特在《隱性潛能》中指出,成功取決於堅持而非起點的優劣。作者提供四個激發潛能的方法:「端正品格」、「追求不適感」、「放棄完美主義」、「積極教育」,幫助你從普通變得卓越,發揮最大潛力。這本書的深入探討能引領你邁向成功,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讓自己更上一層樓。
1 則留言
Momocko
你好,謝謝你的分享。在這裡想和你說你網站的“關於我”頁面是沒有內容的噢!你看需要加一點你的資料下去嗎?
村長
謝謝提醒!我的「關於我」頁面還在製作中,確實想加入很多資料 XD
近期會製作好~再次謝謝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