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機效應》在說什麼?
《隨機效應》主要在談事出不一定有因,事出更有可能是隨機發生。
這本書的作者是 Brian Klaas,他是倫敦大學學院全球政治學副教授、《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Klaas 曾擔任顧問,為政府、美國選戰、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歐盟、巨額投資者、國際非政府組織和國際政治人物提供建言。另著有《腐敗》一書。
接下來我將分享《隨機效應》中的五個概念,以及我的個人觀點。
1. 事出不一定有因
「事出必有因」這句話,其實只是人類用來安慰自己罷了。事實是,很多事情的發生是沒有原因的,它就是自然而然且隨機地發生了。這本書舉了很多真實案例來佐證這個觀點,這裡分享兩個。
第一個案例是「大理石紋螯蝦」。這種螯蝦是馬達加斯加常見的小吃攤美食,常見到不可思議,因為該螯蝦幾乎佔據了這座島嶼的所有所有水域。大理石紋螯蝦是本土種嗎?不是,科學家推測牠來自德國某家寵物店的水族箱裡,且是由一隻母螯蝦突變後產生的。
為什麼突變?不知道,科學家完全找不出原因,但它就是發生了。事出不一定有因。
第二個案例是「富豪與才能」。我們會很直覺地認為,富豪能賺這麼多錢,肯定是因為他非常有才能,但這個答案是錯的,富豪不一定有才能。在某項研究中,物理學家們與一位經濟學家合作,利用電腦模型發展出一個模擬社會,目的是找出最富有的人有何特質。他們一再從研究中發現,最富有的人從來不是最有才能的人,而是那些才能位於平均值的人。
為什麼是這樣?研究團隊發現「運氣」也是促使一個人變富的原因,且運氣的權重比才能大的多。在一個有 80 億人口的世界,大多數人位於中等才能。現在,請你把運氣想像成一道閃電,它會隨機地落下。由於中等才能者人數最多,所以運氣最有可能落在這些人身上,而不是那些極少數的高等才能者。富豪有錢的原因,不是因為他很有才能,而是他運氣特別好。
以上兩個案例告訴我們,事出不一定有因。很多時候我們為了合理化一件事的發生,而匆忙地替它找原因,以讓人們認為世界確實照著某種規律在行進,好讓自己心安。殊不知,這麼做是愚蠢且沒意義的。
如果花了很多時間還是找不出原因,那就放棄吧,把時間投注在更值得的事情上。
2. 隨機主宰一切
如果這個世界上真的有神明,那麼這尊神明的名字應該叫「隨機」。
隨機主宰一切,主宰了地球史、人類史、生物史等等,族繁不及備載。6,600 萬年前,一顆隕石隨機地砸中地球,恐龍隨即蒸發;5.4 億年前的寒武紀,某個簡單動物隨機演化出了眼睛,這讓我們人類也有了眼睛;1.2 億年前,某個動物隨機演化出胎盤,哺乳類動物於是出現。
就連前文提到的,歷經演化突變後而產生大理石紋螯蝦,也是隨機的產物。
因演化發生突變的例子還有很多,最著名的大概是大腸桿菌演化實驗。為什麼拿大腸桿菌來做實驗?因為該菌的繁衍速度極快,一天就經歷了 6.64 個世代。換算到人類身上,這些細菌的一天等於人類時間的 178 年(人類平均花費 26.9 年才經歷一個世代)。
實驗從 1988 年開始,直到 2002 年,研究人員發現這些經過好幾萬代演化的大腸桿菌突然變的不一樣,他們突然開始能吃檸檬酸鹽過活了(原本只會吃葡萄糖)!一種生物突然能改吃別的東西過活絕對是大事,這就像我們演化出能啃樹皮過活一樣驚人(搞不好未來真的會演化出來)。
這裡的觀點是,很多大事的發生都是隨機的,不一定都要經過縝密的計畫。就算你計畫縝密,大事也不一定會發生,要不然怎麼會有 OpenAI 的科學家寫了一本書叫《為什麼偉大不能被計劃》呢?
隨機,看似沒什麼影響力。但只要天時地利人和,隨機的影響力將會大的突破天際。所以當自己感到困頓的時候,就隨機地從書架上抽一本書來看吧,隨機地翻開一頁,裡頭的隨機一句話也許能讓你振奮。
3. 再小的隨機都是重要的
很多小小的隨機事件看似不起眼,但影響巨大,作者在書中舉了很多例子。
2022 年春天,希臘外海有一位名叫伊凡的觀光客被海浪捲進海裡。搜救人員在海中找他找了許久,都沒找到,大家都對伊凡的情況感到悲觀。18 小時後,伊凡被找到並獲救,這似乎是不可能的事。伊凡表示,他在溺斃前剛好看見一顆足球漂浮在他眼前,他隨即游過去抱住。這顆球救了他的命。
伊凡死裡逃生的故事上了新聞,一位育有兩子的母親發現,那顆足球正是他的小孩在十天前不小心踢進海裡的。
小孩不小心把足球踢進海裡,這是隨機事件,而且還救活了一個人的命。要是小孩沒把足球踢進海裡,那麼伊凡很有可能會溺斃。一種蝴蝶效應的概念。當我們在生活中無意間或不小心地做出一件事,這件事可能會在未來影響了某個人,甚至是整個世界。
小孩失去了足球,當下一定很悲傷。但後來卻聽到這顆足球竟然救人一命,他的情緒肯定是由悲傷轉為喜悅。這給了我兩個啟發。第一,如果我們因為某事感到悲傷,沒關係,未來可能會再反轉。第二,既然再小的隨機都重要,那麼我們可以長期待在戶外隨機觸發事件,例如與人交談、幫助路人等等,搞不好就不小心轉運了。
4. 你已改變世界
我們常常在網路上看到一些勵志小語,寫著「只要你 XXX,你也能改變世界!」作者打趣地吐嘈這類勵志小語,並表示,其實我們早就已經改變世界了,而且是以不費吹灰之力的方式。
這篇心得的前文也有許多提示,很多看似沒什麼影響力的小事,卻能大大影響未來的走向。也就是說,當我們在街上只是揮個手、喝個水、走個路,就很可能改變了世界。
你讀了我寫的心得,也等於你改變了世界。因為讀過心得後,你大腦的某處已經發生了變化,這或多或少都會影響你未來的行為。
「我們能改變世界」這句話聽起來很雞湯、很勵志,但事實上卻是真確無比。我們所做的那些看似毫不起眼的小事,都會透過蝴蝶效應而放大,進而影響世界。
所以,當我們某天很悲觀地覺得自己只是這個社會的小螺絲釘,有我沒我都沒差時,請你回來重讀這篇文章。你將體悟到,就算自己只是一顆小螺絲釘,你的所作所為也可能影響了整個大局。
我在網路上經營「閱讀變現」這個主題許久,拼出了很多篇文章,有時候會思考這些文章到底有沒有影響到陌生人(因為都沒收到任何反饋)。直到前陣子才有位熱心的網友來網站上留言,說他照著我的方法做確實賺到錢了。
這讓我體悟到,透過寫文章來改變世界確實是可行的,但需要時間的醞釀。讓子彈飛一會兒。
5. 接受隨機,活的更快樂
事出不一定有因,可能就只是隨機事件的累積,就像前文提到的螯蝦演化和大腸桿菌演化。我們不知道為什麼,但它就是發生了。套一句 19 世紀蘇格蘭生物學家達西・湯普森說過的,「每件事情之所以那樣,是因為它就是那樣。」
如果我們一直糾結於事出背後的原因,那肯定會感到悶悶不樂,因為我們太相信「事出必有因」,一定要找到原因才罷休。但這只是我們對於這世界的一廂情願罷了,你有你的想法,但世界另有想法。世界的想法,就僅僅是隨機事件的累積而已。
不追根究底,豁達一點,接受隨機,才會讓生活更快樂。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中的字句也呼應了這個概念,那串字句是「好讀書,不求甚解」。
我在經營網站上能深刻體會這個概念。我會透過寫文章來優化《進化村》網站的 SEO,只要把 SEO 優化好,我的內容就能在使用者的搜尋頁中排行更前面,獲得更多點擊數。但是要知道,許多 SEO 的優化項目是我們不知情的,是 Google 故意不讓我們知道的。據謠傳指出,要優化項目其實非常多,多到不可思議,這就表示我的文章能不能排在更前面這件事是靠天意、是靠隨機。
但 SEO 人都知道,在優化上我們不需要刁鑽於那些優化項目,只要秉持著「寫出對使用者有幫助」的心態來寫文章即可。確實,我也是這麼做,而結果挺不錯的。
寫在最後
我大推《隨機效應》這本書,非常有意思。我的非常有意思,指的是這本書「足夠複雜」,它融合了許多領域的概念,例如生物學、物理學、統計學、地理學等等,所以閱讀時可以讀到許多不同領域的精華概念,非常有趣、非常醒腦、非常震撼。我會這麼喜歡這本書,也可能是因為我是理工科系出身的,本身就對科學有濃厚興趣。
我上一本讀的複雜著作是英國理論物理學家 Geoffrey West 的《規模》,讀的當下感受到滿滿震撼。現在讀了《隨機效應》,也感受到了同樣的感覺。書中有太多引人入勝的故事和研究了。
這本書的關鍵字是「隨機」,而我認為隨機是一種祝福,而非詛咒。
隨機能引發不確定性,而不確定性讓這個世界更迷人。試想,如果你能確定知道自己能活到何年何月何日時,你知道後的心情會是如何?肯定是對這個世界失去了大部分熱情。再例如,如果成功的方法確定是開娃娃機店,那麼不管你走到哪都會是娃娃機店,這樣世界多無聊?大家大學一畢業就出來開娃娃機店,成功的道路就是這一條。
就因為大多事情都是隨機且不確定的,這個世界才好玩,才容許我們有理由去喜歡各種不同事物。有的人喜歡釣魚、有的人喜歡畫畫、有的人喜歡烹飪,世界因此而多元。
擁抱隨機,就等於是允許自己有無限可能性、無限潛力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