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目錄
📍你目前的所在位置:

《去書店買個好人生》心得|打工人必須買書來讀的 5 大原因

去書店買個好人生
千田琢哉
書
閱讀
今周刊
為什麼要閱讀
為什麼要讀書
讀書

《去書店買個好人生》在說什麼?

去書店買個好人生》這本書的內容很直觀,就是希望讀者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而走進書店買書。但是請注意,「買書」倒不是這本書的重點,「讀書」才是。這本書的內容是由 88 個與讀書有關的短篇文章所組成的。

去書店買個好人生》的作者在書裡提到一句讓我很難忘懷的話,那就是「幫助你面對未來人生當中未知難題的所有提示,全都已經被這個世界上的某個人寫進書裡了」。是啊,這就是我們(打工人)為什麼要讀書的原因啊!你能想到的問題,書裡其實都有答案。

當然,作者還在書中提到了很多必須買書來讀的原因,而我在這篇心得文一共分享了 5 個,且也在每個原因後附上了我的個人觀點。

去書店買個好人生》的作者是一位日本作家,叫千田琢哉。這個人挺有趣的,他說自己在上大學之前,除了漫畫之外,沒有讀過任何一本書。卻又在大學期間花了一千萬日圓,買了超過一萬本書來讀,並且全部讀完,於是脫胎換骨。現在成了百萬暢銷書作家。

接下來,我將分享作者認為必須買書來讀的 5 大原因,「累積智慧,避開盲目忙碌」、「比加班更能增加薪水」、「遇到有趣的書」、「提高實踐的成功率」,以及「同時段練左右腦」。


1. 累積智慧,避開盲目忙碌

為什麼打工人必須買書來讀?作者的第一個答案是,「累積智慧,避開盲目忙碌」。

作者說他自己觀察過許多間公司,而他發現那些員工總是忙得不可開交、工時盲目增加的公司,必定是朝著倒閉的方向直奔而去。這樣的公司在高峰過後,只會從斜坡滾落。所以必須小心盲目忙碌的公司。作者進一步指出,人也是同樣的道理。剛起步的時候,誰都會因為對工作不熟悉而顯得忙碌,但這樣的狀態如果持續下去,就會變成沒有任何長進的證據。這概念其實就是我們常聽到的「窮忙」。

那麼要如何避免窮忙?我想你已經知道答案了,答案就是讀書(閱讀)。

作者提到,雖然一個人瘋狂地在公司當牛馬,很忙碌,看似可以賺得很多(賺加班費),但總有一天也必定會變得貧窮。因為你有多忙碌,就代表你有多常被他人使喚。然而,一直被使喚就代表著你一直是個小小咖,無法掌控自己的工作時間,久而久之,身體累了,再也無力工作,你也賺不到財富了。

但是,一個人如果在下班後花大量時間閱讀,累積書上的優質智慧,那麼你的認知就會升級,從「窮忙的打工族」升級為「高價值人才」。成為人才後,因為你懂的聰明工作,所以成功擺脫了盲目忙碌,不再被人叫窮忙一族。當然,聰明工作也會導致財富滾滾來。

總結一下,讀書,可以累積智慧、提升認知、擺脫窮忙,而這一連串的結果會使你的財富增長。

我必須老實說,雖然作者的觀點是正確無誤的,但他描述的不夠具體,會讓讀者感覺到很空泛,有點像在講幹話的感覺。例如讀者讀完可能會出現以下這個疑問,「提升認知後,我要怎麼聰明工作?」而書中卻沒有給出具體答案。所以,我想以自己的親身經歷來給出答案。

在 2024 年初時,我讀了 Vista 老師的《ChatGPT 提問課,做個懂 AI 的高效工作者》,讀完後我就嘗試在自己的工作上導入 AI,看看有哪些環節可以由 AI 幫我代勞。因為我的工作是翻譯並改寫化學國際論文期刊,所以我就自己研發了一組 Prompt,把 Prompt 和論文 PDF 檔同時輸入進 AI 後,它就會自動幫我生成我需要的文章。當然,生成出來的文章並非完美,我還是要親自閱讀、改錯,但這樣的工作流已經幫我節省大量時間了!原本需要花一天才能完成的工作,現在 1 小時就完成了!

接著,我就把省下來的時間拿來閱讀更多書,並投入更多時間發展我的知識個人品牌,也就是寫更多文章、製作貼文、思考變現計畫等等,這些都讓我能夠月月加薪,領的不再是死薪水!

讀書,真的能夠累積智慧,避免盲目忙碌。


2. 比加班更能增加薪水

為什麼打工人必須買書來讀?作者的第二個答案是,「讀書比加班更能增加薪水」。

作者指出,他從來沒有看過貧窮的閱讀者,閱讀者就是那些經常買書來讀的人。當他與閱讀者們熟稔起來,仔細聽他們說話之後,就會發現他們從年輕、不出名⽽且貧窮的時候,就已經把全⾝上下的積蓄拿去買書來讀。這些閱讀者持續閱讀大量的書籍,滿溢而出的知識就會在某個時間點進化成智慧。

智慧,也就是藉由腦中的多個知識產生的化學反應,創造出另一種新的觀點。「這件事情也可以從這個角度看」,這就是智慧。擁有智慧的人會帶給周遭人們帶來快感,所以能夠獲得地位、募集財富。這個社會就是如此運作,無論古今東西皆然。所以,比起整天關在公司裡無止盡地加班,讀書學習反而更有機會出人頭地,獲得更多的財富。

以上,就是作者認為「讀書比加班更能增加薪水」的觀點。他甚至認為,當你貧窮、困頓的時候,你更應該買書來投資自身的智慧。

比加班更能增加薪水,這個論點我是 100% 贊同,前文我的自身經驗也支持該論點。貧窮困頓時更應該買書來讀,這個論點我是 1000% 贊同,而我也想說說自己的案例。

我 2019 年從台大化學系碩班畢業,然後隨即擔任我指導教授的研究助理。當時的研究助理薪水說多不多、說少不少,就是讓你不會餓死但又不會吃太飽的 35 K。當時領這個薪水我覺得沒什麼,但持續領到 2022 年時,我就覺得薪水不太夠了,因為我被房東漲房租嗚嗚嗚,突然覺得自己變貧窮了。所以我開始經營自己的知識個人品牌,每天分享一本書的閱讀心得,想說這樣能不能獲得出版社青睞,並與它們合作,藉此謀財。不料,當我經營品牌滿 100 天,就陸續開始有出版社找我合作,於是我開啟了「閱讀變現」之路。

與出版社合作的價位,從一千元,慢慢漲至六千元,這讓我實現了月月加薪、月月加更多薪。這真的是達成了「讀書比加班更能增加薪水」,因為在學校當研究助理加班是零加班費的啊!當然,我也不滿足於此,我在 2024 年開始研發自己的低價知識產品(89 元而已哈),並將其售給大眾,實現了閱讀變現的 B2C 模式。2025 年更要加把勁,也就是研發較高價的知識產品,並逐漸以此為業,最後向我的指導教授遞出辭職信。

經營品牌的過程其實很艱辛,你看,我從 2022 年搞到現在,整整 3 年,我還是需要靠著本業才能存活。但是,已經能看到曙光了,我相信未來給自己加薪的幅度只會成長、不會下降。

讀書,真的比加班更能增加薪水。


3. 遇到有趣的書

為什麼打工人必須買書來讀?作者的第三個答案是,「總是在閱讀的人,就能遇到有趣的書」。

作者指出,有些人很常把「最近沒什麼有趣的作品」當成口頭禪,不只書本,電影也是。仔細觀察這些人,他們全都沒讀過最新出版的書籍,也沒有看最新上映的電影。然而,⼤量閱讀,或是⼤量觀影的⼈,絕對不會說「最近沒什麼有趣的作品」。因為他們看的量夠多,超過數百個作品,而 100 個作品中,就至少會出現一個有趣的。

作者還說,只要在 100 本書裡遇到一本,或是在 100 部電影裡遇到一部有趣的作品,就已經值得慶幸。換句話說,必須征服數量如此龐大的作品數量,才能遇到這 1% 的有趣佳作。或許你會擔心「這麼一來,剩下的 99% 不是在浪費時間嗎?」不是的,當你遇到那 1% 的瞬間,就會發現其餘的 99% 完全不是浪費。另一方面,若沒有充足的量,只想輕鬆追求品質,就無法充分品味人生。因為這就像在推理小說的第一行就公布犯人是誰一樣。繞遠路、大量體驗,在人生當中比什麼都更重要。

身為一位需要大量閱讀的知識創作者,我認為作者講的極度正確。確實,有時就算讀了好幾十本書,依舊會覺得沒有任何一本能讓自己感到震驚、驚喜。可能是因為現代資訊流通的太發達,天底下早已沒有新鮮事。但真的是這樣嗎?每當我讀著讀著快要放棄的時候,就會突然讀到一本毀我三觀、讓我驚喜不已的書,而這類型的書大多是又厚又重的科普書,作者幾乎都是大學裡的老教授,這些人不是得過諾貝爾獎,就是被譽為某學門的教父。例如《規模的規律和秘密》就是讓我抱著讀了三天三夜的佳作,作者是 Geoffrey West,開創城市科學的先驅。

或許就是因為(我眼中的)佳作都是又厚又重的科普書,所以我們平常在選書時都對這些書避之唯恐不及,當然就鮮少讀到有趣的書。畢竟這樣的書那麼厚,看了很有心理負擔,那不如就選擇比較輕薄且簡單的「自我成長」書來閱讀。但是自我成長類書籍裡的資訊你都知道的差不多了,例如怎麼睡覺比較好?工作完休息幾分鐘比較好?什麼時候運動最好?這類的資訊你都已經看很多、已經很瞭解了,沒辦法再讓自己感到驚喜了。

所以,最後我想稍稍反駁一下作者的論點。那就是,並不是閱讀量夠多才會讀到有趣的書,而是要刻意選擇那些看起來又厚又重、看起來很困難的科普書,這些書有很高的機率是有趣的書。如果一個人在選書上遇到問題,跑來問我的話,那麼我會直接介紹他幾本科普書,讓他在閱讀量少的情況下即能接觸到有趣的書。


4. 提高實踐的成功率

為什麼打工人必須買書來讀?作者的第四個答案是,「閱讀後,實踐的成功機率格外地高」。

作者的意思並不是要大家小看紙上談兵,其實紙上談兵在某些方面還是有益處的。但只要是有在認真讀書的人就會發現,現代幾乎沒有只教大家紙上談兵的書籍了。因為現在書很難賣,如果內容不夠實際、不夠落地、不具有實踐性,那麼讀者對你的書根本不屑一顧。所以,紙上談兵的專家所出版的書籍愈來愈賣不出去,而實際做出成績的人所寫的書,卻變得更加暢銷。而且就算是做出成績的人,只介紹表面技巧的書也愈來愈不受青睞。簡而言之,抽象、酷炫的商品能夠熱賣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做出實績並公開所有內幕的書籍會變得暢銷。所以現在對讀者而言正是最受惠的時代。世界正在變好。

這現象也就代表著,你能買到高實踐性的書的機率提高了,讀完這些書後,你實踐的成功機率就會格外地高。如果這個時候還有小看閱讀、覺得「反正讀書都是紙上談兵」的競爭對手,你反而應該喜出望外。因為這樣的人,就等於沒有站上起跑線。而你,我的朋友,讀過書的你根本就已經快抵達終點線了,怎麼輸?

我對於作者的這項觀點,一半贊同,一半不贊同。

贊同的原因,是因為閱讀後的實踐機率真的會提升。例如我在經營知識個人品牌前,我閱讀了李洛克的《個人品牌獲利》,裡頭首先提到的「定位」這件事,而準確的定位會讓你將來經營品牌時較輕鬆且有效率。定位,就是找出自己的關鍵字。假如你想當個美食部落客,你可以先限縮在「台中美食」,再更限縮的話就是「台中火鍋」,然後你的 IG 頭銜就可以叫「台中火鍋王」!定位的目的其實就是減少競爭者。如果你的 IG 叫「美食部落客」,就要跟 1,000 個人競爭;如果你的 IG 叫「台中美食王」,你要跟 100 個人競爭;如果你的 IG 叫「台中火鍋王」,只要跟 10 個人競爭。以我為例,雖然我沒註明自己專讀那些領域的書,但從文章中可以看出我很愛讀成功學、成長學、翻轉學,我也以此打造出自己的賽道。

不贊同的原因,是因為我想替自己保持試錯的機會,試錯很有趣,錯個幾次再成功,會特別有成就感;而且也更知道一般人會遇到的誤區有哪些,可以以此做成課程賣給大眾。例如我最近在用自動化軟體 n8n 製作 IG 貼文的自動發文工作流,我花了整整 4 天不斷試錯,最後終於成功了,現在在 IG 上發佈貼文的其實不是我,是 n8n 哈。於是我就賺得了更多時間,可以把心力擺在更重要的事上,也就是寫部落格文章和打造知識產品。另一方面,我也可以把這個 n8n 工作流做成知識產品賣給大眾。


5. 同時段練左右腦

為什麼打工人必須買書來讀?作者的第五個答案是,「閱讀可以同時鍛鍊左右腦」。這個答案,大概是所有答案中最有科學性的答案。

作者提到,無論男女,都只有均衡發展的人,才能匯聚人望與資金。而均衡發展的人有一項共通點,那就是左右腦都很發達。很多人以為自己屬於左腦型或右腦型,但實際上只有均衡的人與不均衡的人。不管是過於偏向左腦型,還是過於偏向右腦型,人望與資金都無法匯聚。

作者進一步指出,左右腦在學術上確實有男女差異或個人差異,但一般而言,左腦掌管理性,右腦掌管感性。空有理性,將使身邊的人感到煩躁並招致厭惡;空有感性,則會流於畫大餅。當然,理性型的人與感性型的人如果因運氣好而能夠彼此合作,那是再好不過。但現實不盡理想,理性人和感性人就是容易互相牴觸。然而,不管我們是哪種人,為了要理解對方,閱讀就是最好的方法。因為閱讀必須利⽤左腦理解邏輯,也必須利⽤右腦浮現想像的畫⾯,訓練⾃⼰的感性。於是就能誕生左右腦平衡的點子,傾聽對方的聲音。

作者的這個左右腦觀點我挺認同的,而我認為這其實就是男女的天生差異(男生理性、女生感性),怪不得我們常常會聽到女生們說「男人根本不瞭解女人」。哈,確實,我完全不瞭解女性。以買東西為例,我通常是先鎖定目標,然後取得目標,接著帶著目標到收銀台結帳,最後帶著目標回家;但我的女性朋友就不一樣了,她們沒有特別想要取得的目標,她們就只是想逛,然後逛了許久後,要離開前隨意買個東西作為儀式。當我知道對方的這個行為後,我心裡下意識想的是,「到底在衝三小?」抱歉,我的理性腦壓過了感性腦。

但照理說,我讀過這麼多本書,在右腦做了這麼多次的想像,我的感性指數理應要被訓練上來才對。但我完全無感呀,我還是覺得女性朋友的買東西行為很荒謬,心裡還是會浮出「到底在衝三小?」的聲音啊。或許我就是大家常說的「鋼鐵直男」吧,再不然就是書讀的不夠多,右腦沒有訓練到位。哪一種佔的權重比較多呢?我希望是後者,這代表我還有救哈。


寫在最後

其實我對《去書店買個好人生》的評價是極低的,因為作者常常文不對題,再加上翻譯不順暢,這造就了極差的閱讀體驗。我甚至懷疑這本書是作者酒醉時寫出來的。

但正如我說過的,我喜歡理解作者鼓吹人們閱讀的理由,理解多了會發現,每位作者的理由都不太一樣,這相當有趣,而這也是促使我讀完這本書的動力。有些作者的理由比較功利一點(閱讀就是為了賺錢),有的理由比較自我成長一點(閱讀是為了增加認知)。而《去書店買個好人生》的理由同時包含了功利和自我成長。我喜歡把這些多元的理由記錄下來,然後檢視一下自己在每個時期對應到什麼理由,算是一種理解自我的工具吧。

這篇閱讀心得雖然談到了 5 個「必須買書來讀」的理由。不過,可惜的是,這 5 個理由幾乎沒有足夠嚴謹的科學性,所以用它們去說服別人閱讀的成功機率可能不會太高哈哈。如果你想要知道有嚴謹科學證據支持的理由的話,歡迎閱讀以下文章。

(延伸閱讀:為什麼要讀書?5個有科學證據的閱讀的好處

當然,如果你覺得談科學太生硬了,一點都不人性,那麼我推薦你閱讀《我們為什麼要閱讀?》和《只有讀書能抵達的境界》這兩本書,書裡也提到了我們為什麼要閱讀的理由,而我也把這些理由寫成了閱讀心得,歡迎點擊瞭解。

(延伸閱讀:《我們為什麼要閱讀?》心得|5 個答案,理解我們為什麼要閱讀

(延伸閱讀:《只有讀書能抵達的境界》心得|我們仍然需要閱讀的 5 大理由

你現在知道了「我們仍然需要閱讀的理由」,那麼你的下一步動作可能是想學習如何閱讀一本書。以下我寫了一篇《如何閱讀一本書》(How to Read a Book)的閱讀心得,肯定能幫助你掌握閱讀方法。

(延伸閱讀:《如何閱讀一本書》心得|掌握閱讀四層次,學會如何閱讀一本書


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關於作者

書評網站《進化村》、線上學習網站《進化村學院》、Podcast《村長說書》、IG《村長的閱讀基地》主理人。

除了分享心得筆記之外,也分享如何經營「閱讀個人品牌」,實現閱讀變現

免費訂閱《持續有料》電子報,每兩週可獲得……

好書精華

+

閱讀變現閱讀個人品牌經營

or

我對無解難題的觀點

訂閱即可獲得 ⭣ ⭣ ⭣
IG閱讀帳發文前檢查表電子書 施定男 村長 進化村 村長的閱讀基地 持續有料電子報
幫助你輕鬆提升貼文觸及率!

相關文章

歡迎留言與村長互動 🤗

訂閱電子報
獲得電子書!
IG閱讀帳發文前檢查表電子書 施定男 村長 進化村 村長的閱讀基地 持續有料電子報
輕鬆提升貼文觸及率!
訂閱電子報
獲得電子書!
IG閱讀帳發文前檢查表電子書 施定男 村長 進化村 村長的閱讀基地 持續有料電子報
輕鬆提升貼文觸及率!

免費訂閱《持續有料》電子報,每兩週可獲得……

好書精華

+

閱讀變現閱讀個人品牌經營

or

我對無解難題的觀點

訂閱即可獲得 ⭣ ⭣ ⭣
IG閱讀帳發文前檢查表電子書 施定男 村長 進化村 村長的閱讀基地 持續有料電子報
幫助你輕鬆提升貼文觸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