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目錄
📍你目前的所在位置:

2023-12-22 如何保持第一/如何成為一位專家/為什麼經營電子報

Hi 大家好!這幾天快被凍僵了,請大家一定要記得做好保暖。

這是我的第一封電子報,有些東西還沒設定好,比如寄件者大頭貼,目前還是空的,這可能導致你們無法第一時間看出是我寄的信,更有可能被誤認為是詐騙信 XD,我最近會處理。


一則好書精華:如何保持第一?

當你在某個領域中一馬當先,會不會害怕被第二名彎道超車?肯定會吧,被超車的話,第一名的寶座、權威就被奪走了耶。怎麼辦?傳統解法是,要你使出渾身解數,盡最大的力氣跑在更前面,讓對方看不見你的車尾燈。不過這個解法非常費力,而且力盡了還有可能被超車。

我後來在《在大腦外思考》發現了較新穎、較不費力的解法,就是「直接模仿第二名」。倫敦帝國學院的商學教授 Jan-Michael Ross 與 Dmitry Sharapov 研究了美洲盃參賽船隊的競爭互動,他們發現,領先船隻的帆船隊員往往會模仿對手的划槳動作。

你可能覺得不可思議,領先的船隊竟然模仿落後的船隊?Ross 表示,這樣的模仿是合理的,因為領先者只要模仿落後者的行為,就能一直領先。想想也是,直接複製對手的動作,兩艘帆船的速度會一模一樣,兩者之間的距離差也會一樣。只要開啟寫輪眼,領先的帆船可以說是「躺著贏」。也有研究顯示,模仿者所需花費的心智資源成本,是原創者的 60-75%,意思是若想保持第一的話,不要再使出渾身解數了,直接模仿第二名,贏的輕鬆自在!


一場思想盛宴:如何成為一位專家?

這裡要討論的專家,並不是那種需要執照資格的專家(比如醫生、律師、工程師等等),而是沒辦法用執照、資格考試來判定的專家,比如寫作專家、生產力專家、穿搭專家、自媒體經營專家。想達成前者的專家,有一條清晰的路徑可循,也就是讀書、考試、領照、成為專家;想達成後者的專家,目前還沒有一個足夠清晰的路徑,多半非常模糊且曲折,甚至可以說「非常藝術」。

說到底,假如你想成為一位寫作專家,你要消除的就是「寫作寫到出名」這條路徑上的模糊性。不管什麼類型的專家,我認為消除模糊性有 3 個層次,第一層次是「不暴力使用大腦」,第二層次是「為自己貼標籤」,第三層次是「重複做簡單的事」。

先從第一個層次開始聊,不暴力使用大腦。

不暴力使用大腦,這幾個字描述的其實不精確,應該改成「不暴力使用前額葉皮質」(以下簡稱皮質)。《認知覺醒》提到,我們之所以和其他哺乳類動物不同,就是因為我們擁有皮質這個腦區,皮質讓我們能夠發展語言、思考、決策。但皮質很不中用,常常用到一半就熱當,需要降溫休息。比如寫作寫了一段時間後,你可能開始感到疲累,寫字速度變慢、愈想愈久,不像剛開始時的下筆如有神,這就是皮質熱當的現象。如果此時你還想硬擠出字,就是在暴力使用皮質,產出的內容自然不會好到哪。

皮質熱當後,最該做的事就是去做「不需要用到皮質的事情」,比如睡覺、散步、吃飯或運動。《什麼時候是好時候》一書提到,最後能成為專家的人,並不是孜孜不倦地練習一項技能,而是把練習時間拆分成兩段,並且懂得休息。具體來說,從起床到中午是最佳的練習時段,次佳的練習時段是吃完晚餐後直到就寢前,而下午至傍晚的這段時間則是休息時間,完全不做練習。

皮質會熱當,是人類的天性,我們可以以順從天性的方式,來練習一項技能;而不是與天性作對,進而開始自我懷疑,導致最後放棄。理解不該暴力使用大腦後,你就愈能堅持練習某項技能,但光有「堅持」還遠遠不夠!你還需要「不要臉」,意思是「為自己貼標籤」,也就是消除模糊性的第二個層次。

為自己貼標籤,具體是什麼意思?比如你想成為寫作專家,那麼你在自媒體上(FB、IG)的頭銜可以打「爆文製造者」、「最有料的寫作者」或「人氣專欄作家」,這些都是能讓別人對你產生正面印象的標籤。是不是覺得有點尷尬?明明自己還沒達到那個境界,卻硬要自我吹捧,真的是尷尬到家。但 LinkedIn 創辦人 Reid Hoffman 說過:「如果你對頭銜沒有感到尷尬,代表你推出的時間太晚了。」意思是,如果你不先為自己搶下尷尬的頭銜,那麼這頭銜日後就會歸別人,而不是歸你,即使你的能力已與頭銜達匹配。說說我自己的例子,我在 IG 主頁上寫了「金牌說書手」這個頭銜,但我得老實說,我只拍過兩部說書短片 XD

《錯覺資產》有提到,在自媒體主頁寫上尷尬頭銜的目的,是讓他人對我抱持一種「對我有利」的思考錯覺,這種錯覺其實就是「月暈效應」,月暈效應指的是「當某一個特點特別突出時,就會產生光暈,使一切看起來都很突出」。比如一位教授在公開場合自我介紹時,其他人一聽到「教授」頭銜,就會覺得他是十項全能的天才,但其實他只擅長某一個領域而已。這種讓人誤會的力量,往往能使你得到更多好處,比如各種合作邀約。所以我才會說「為自己貼標籤」,其實就是「不要臉」。

學會了「不暴力使用大腦」和「為自己貼標籤」後,還不夠成為一位專家,你還缺乏一個元素,那就是「重複做簡單的事」,也是消除模糊性的第三個層次。

什麼是簡單的事?《人生算法》提到,以料理來說,「火鍋」就是一道製作方法非常簡單的料理,所以你走在台灣的街道上很容易看見火鍋店,火鍋店數量甚至可以說是氾濫的程度。煮火鍋湯頭,不需要依賴大廚,普通人也會煮,頂多再來個中央廚房,讓湯頭味道標準化,順便連品質也一起兼顧。就因為煮火鍋湯頭這件事夠簡單,所以可以大規模複製(一次煮大量湯頭),這使火鍋店的出菜速度相當快,翻桌率也高。除此之外,火鍋店中午、晚上、半夜都有在經營,等於是「重複」做簡單的事。

為什麼要重複做簡單的事?因為可以提高別人對你的心佔率。你想,人有需要吃三餐的剛需,如果你家隔壁的火鍋店三餐都營業(中午、晚上、半夜),那你一天之中肯定會產生多次想吃火鍋的念頭,你看,火鍋店的「重複性」提高了在你心中的心佔率。簡言之,一家店如果三餐都經營,那麼你就會常常想到它,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 24 小時營業的 7-11、全家,在我們心中都有著不敗地位。

聊完料理,把話題拉回專家。如果你想成為生產力專家的話,最簡單的事是做什麼?我認為是在社群平台上發表「與生產力有關」的專業文,每次發文的字數不必多,200-300 字即可,甚至簡單的一行字也可以。因為這件事夠簡單,所以有辦法大規模複製(一天發好幾篇)。當你不斷重複執行這件事情時(堅持每天發文),網友就會對你產生「哦!你是生產力專家!」的認知,以後若有人詢問「生產力專家有誰?」,網友第一個想到的就會是你,這不就等於提高別人對你的心佔率了嗎。

如果想成為生產力專家,就在社群平台發表與生產力有關的專業文;如果想成為寫作專家,就在社群平台發表與寫作有關的專業文;如果想成為穿搭專家,就在社群平台發表與穿搭有關的專業文。

《成功竟然有公式》一書中有個概念是,「成功,來自於群體對你的認同」,我也可以把這概念改成「專業,來自於群體對你的認知」,在社群平台瘋狂發文就是在撬動別人對你的認知,讓網友覺得你很專業,是某方面的專家。

在社群平台瘋狂發文,需要毅力,所以「堅持」很重要;在社群平台瘋狂發文,也許有點擾民,但我們還是得厚著臉皮發文,所以「不要臉」很重要。綜合起來你會發現,「重複做簡單的事」其實就是「堅持不要臉」。

以上,就是我對於「如何成為一位專家」的三層次答案。第一層次是「不暴力使用大腦」,第二層次是「為自己貼標籤」,第三層次是「重複做簡單的事」。如果你記不住的話,不妨這樣記:第一層次是「堅持」,第二層次是「不要臉」,第三層次是「堅持不要臉」。


加碼:為什麼經營電子報?

因為「社群將死」。

你在社群平台應該常看到 KOL 討拍,「貼文的觸及率好差…」之類的發言。怎麼個「差」法?比如他有 1 萬個粉絲,但這則貼文只被 1000 個粉絲看到,觸及率僅有 10%,這是非常悽慘的,這代表著那 1000 個看過貼文的粉絲大多數沒有與貼文互動(按讚、留言、分享),所以這則可憐的貼文無法在社群中擴散。

不互動的原因有很多,可能內容品質不佳、沒有與讀者產生共鳴,但這些其實都是可控因素,你只要提升內容品質就解決了嘛!真正令我害怕的,是不可控因素,它包含了「隱蔽數位足跡」和「亂度恆趨向最大」。

隱蔽數位足跡,指的是大家愈來愈不喜歡在社群平台上點讚或留言,因為不想遇上奇怪的麻煩,比如詐騙、騷擾等等。即使你的內容很棒、很有吸引力,但很抱歉,我想隱蔽數位足跡,我吝嗇地不跟你有任何互動,看完即滑過。

亂度恆趨向最大,是熱力學的第二定律,它的完整意思是:在一封閉系統中,系統的亂度只會增加,不會減少。這條定律的概念也能套用在社群上,也就是「在一社群平台中,粉絲追蹤的 KOL 數量只會增加,不會減少」。當一位粉絲追蹤的 KOL 愈多,他看見你貼文的機率就愈低,因為原本只屬於你的流量,被競爭者瓜分掉了。流量,就是一個零和遊戲。

「隱蔽數位足跡」和「亂度恆趨向最大」,這兩項不可控因素的影響,會隨著粉絲數上升而放大,也就是說當你有愈多的粉絲,你的貼文觸及率就會愈低。直到最後的最後,你會被社群演算法掐死,然後被逼買廣告。

然而,電子報能破除上述兩個不可控因素,它幫助我突破社群演算法的限制,將內容直送到你眼前(如果你有開信的話),並實現了一對一的觸及。要知道,創作者能持續創作的其中一項動力是「被看見」,如果我的文章能被忠實讀者(你們)讀到,那麼這就是我持續寫作的燃料。

講這麼多,不是為了損社群平台,社群平台還是有它的價值,比如立即性的互動。只是當粉絲數達到一定程度,再加上經營的主題不符合趨勢時,就得開始找出真正喜歡你的人,並為他們端出好作品。而我就是利用電子報,找出喜歡讀我文章的人。所以我未來的自媒體經營策略會是「電子報為主,社群為輔」,電子報的內容是有料主餐,社群貼文則是…呃…墊胃用的小點心(?

回到開頭提到的「社群將死」,這四個字其實不大精準,因為社群不會死翹翹,看看 FB 和 IG,這兩個平台都還是很活躍。「社群將死」,真正的意義其實是「若只專注於社群做白工做到」。

以上,就是我開始經營電子報的原因,交卷!

該次【進化雙週報】的書單:

《在大腦外思考》

《認知覺醒》

《什麼時候是好時後》

《人生算法》

《錯覺資產》

《成功竟然有公式》(最近被天下文化改名為 《成功的條件》)


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關於作者

書評網站《進化村》、線上學習網站《進化村學院》、Podcast《村長說書》、IG《村長的閱讀基地》主理人。

除了分享心得筆記之外,也分享如何經營「閱讀個人品牌」,實現閱讀變現

免費訂閱《持續有料》電子報,每兩週可獲得……

好書精華

+

閱讀變現閱讀個人品牌經營

or

我對無解難題的觀點

訂閱即可獲得 ⭣ ⭣ ⭣
IG閱讀帳發文前檢查表電子書 施定男 村長 進化村 村長的閱讀基地 持續有料電子報
幫助你輕鬆提升貼文觸及率!

相關文章

歡迎留言與村長互動 🤗

訂閱電子報
獲得電子書!
IG閱讀帳發文前檢查表電子書 施定男 村長 進化村 村長的閱讀基地 持續有料電子報
輕鬆提升貼文觸及率!
訂閱電子報
獲得電子書!
IG閱讀帳發文前檢查表電子書 施定男 村長 進化村 村長的閱讀基地 持續有料電子報
輕鬆提升貼文觸及率!

免費訂閱《持續有料》電子報,每兩週可獲得……

好書精華

+

閱讀變現閱讀個人品牌經營

or

我對無解難題的觀點

訂閱即可獲得 ⭣ ⭣ ⭣
IG閱讀帳發文前檢查表電子書 施定男 村長 進化村 村長的閱讀基地 持續有料電子報
幫助你輕鬆提升貼文觸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