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目錄
📍你目前的所在位置:

《理應快樂》心得|拋棄無止境地算計,我們理應快樂

理應快樂
感電出版
考希克・巴蘇
閱讀
書
賽局理論

《理應快樂》在說什麼?

理應快樂》一書結合了賽局理論、經濟學和哲學,來探討人類如何獲得幸福與成功。

書中內容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從「個人層面」的推理和情感,如焦慮與自尊的根源,擴展到「群體福祉」和「全球性挑戰」。作者有脈絡且有條理地擴展他的解決方案。

理應快樂》的作者是一位印度人,名叫 Kaushik Basu,他是美國康乃爾大學名譽講座教授、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印度政府首席經濟顧問。在這本書中,Basu 寫的不只是賽局,更是他一路走來對人性的沉思。他相信,推理不是為了冷酷制勝,而是讓我們在面對混亂與焦慮時,仍能保有尊嚴、誠實與平靜。

這本書的第一章談論了一個問題:「為什麼高效率會讓自己不快樂?」這道問題馬上就勾起了我的興趣。對啊,高效率為什麼讓自己不快樂?不是都已經高效率了嗎?這不就是我想要的嗎?我應該要快樂的啊,為什麼還會不快樂?是不是還不夠高效率?

接下來的內容,我將分享書中的解答,以及我自己的個人意見。


1. 追求高效率導致不快樂?

追求高效率乃人之常情,任誰都想高效完成工作、高效處理難搞事物、高效解決當下煩惱,所以我們常可以看到出版社新書或新推出線上課程的名稱都是「高效 XXX」。

但 Basu 表示,一直追求高效率代表著你要不斷地算計,算計怎麼做對你比較有利,這讓我們的眼界變的狹窄,因為任何事物在眼中只有「對自己有利」和「對自己沒利」兩樣區別而已。

眼界變窄,心胸當然也就跟著窄化,此時我們會斤斤計較,甚至開始對自己有利事物進行有利程度量化。例如做這件事可以得到有利分數 10 分,那件事只能得到有利分數 5 分,所以我應該專做前者,拋棄後者。

當這種「逐利」的日子過久了,我們的身心會陷入焦慮與失衡,於是感到不快樂。

就像是玩線上遊戲。原本玩遊戲的初衷是解壓。但玩著玩著發現可以從遊戲中賺錢,於是啟動了高效賺錢的心態,最後玩到無法解壓,還愈玩壓力愈大。算計算到最後才發現,原來自己是被遊戲玩了。

那麼何謂追求高效率?追求高效率的本質又是什麼?這就需要談到賽局理論了。


2. 什麼是賽局理論?

賽局理論原本只是一個數學遊戲,但經過經濟學家的再詮釋,它成了一項可以應用在日常生活中的理論,更成為了社會科學的基礎。

具體來說,賽局理論是關於「人在社會中如何做出理性決策」的理論,它要求我們每次做判斷都要考慮對方會怎麼做,然後你應該怎麼應對(無盡地算計)。

舉例,當你想要的某個東西也是別人想要的,你們在這件事上有衝突,那你應該怎麼做才能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這就是賽局理論中在討論的內容。

最經典的例子莫過於剛提到的「囚徒困境」——合作對所有人都有好處,但背叛對背叛者有直接的好處。

舉通訊業作為例子,如果每家通訊行都合作,統一價格,就不會出現誰較貴或誰較便宜的問題,大家都能公平獲客;但如果有某家選擇背叛,偷偷降價,那麼它能搶走其他通訊行的客人。

雖然合作對大家都有好處,但自己若選擇背叛的話,自己將能得到最大的好處。聽起來雖然黑暗,但背叛是理性的選擇,俗話說的好:「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換成是你,你要選擇當個肯合作的好人,還是當個會暗中背叛的「理性」之人呢?

大家當然都想成為理性之人,但《理應快樂》想表達的是,當一個人執著於理性,理性、理性、再理性,那反而會變的不快樂。

接下來分享更多我在書中讀到的賽局理論例子,有的是笑話,有的是思想實驗。


3. 賣帽人笑話

有一個賣帽人帶著一大堆帽子,在印度的偏遠地方從一個村莊走到另一個村莊。有一天他走著走著突然感到困倦,所以決定把貨物都放在樹蔭下,睡個午覺。等他醒來後大驚失色,因為所有的帽子都不見了。他發現原來是猴子從樹上下來查看,把帽子都拿去戴了。

眼看貨物都沒了,賣帽人氣極敗壞之下摘下自己的帽子扔在地上。而我們知道,猴子是絕佳的模仿者。所以很快地,所有猴子都把帽子往地上扔。賣帽人鬆了一口氣。他收拾好所有的帽子,繼續賣帽子去了。

40 年後,他的孫子繼承家業,也成為了賣帽人。當他從一個村莊走到另一個村莊時,突然想小睡一會兒。於是,他也放下帽子睡覺去了。當他醒來時,發現帽子都被猴子拿到樹上去戴著了。

他該怎麼辦?這時他想起了祖父的故事。於是他鬆了一口氣,脫下帽子扔在地上。結果有一隻猴子爬下樹,撿起他的帽子,牢牢地夾在腋下,還走到賣帽人面前給了他一巴掌,說:「你以為只有你有爺爺嗎?」

笑話結束。

爺爺會和孫子說故事,老猴當然也會和小猴說故事。孫子想要故技重施,但小猴識破了孫子的技倆,成為了這場賽局的贏家。賽局就是這樣,每次做判斷都要考慮對方會怎麼做,然後你應該怎麼應對。


4. 慢跑思考題

世界各地曾經流傳一個鼓勵大眾運動的標語(至今偶爾仍會在台灣新聞媒體上看到):「每慢跑 10 分鐘,你的壽命就會增加 8 分鐘。」

先不要管這標語的理論正不正確。總之,很多人相信了,然後開始慢跑,就連本書作者 Basu 也被影響,他也開始跟著慢跑。

有一天,他跑著跑著就意識到:「我到底為什麼要慢跑?我慢跑的目標是什麼?我是想最大化我在地球上的時間,還是最大化我在地球上非慢跑的時間?如果是後者,那麼每當我慢跑 10 分鐘,我就會失去在地球上非慢跑的 2 分鐘。這樣慢跑還有意義嗎?」於是 Basu 停下了腳步。

Basu 之後有沒有繼續慢跑,我不知道。但從這道思考題可以知道,先清楚理解自己的目標很重要。想像一下,你在釐清目標前就先投入賽局,花了大量時間、力氣跟對方爭的你死我活,爭到最後一刻才意識到「這好像不是我要的結果」,最後只能後悔。我們肯定不想要這種結局。

回到慢跑思考題。我也是個慢跑者,天天早上六點準時開跑,我也曾思考過這道題。但我慢跑的目標很明確,就是為了讓自己老了之後還有不錯的心肺和肌力,讓自己在老年時不失能,健康地活到最後一刻。所以我的腳步沒停下過。


5. 計程車思考題

為什麼我們不會坐完計程車後不付錢就走?

這問題看似簡單、很容易解,但要深究的話,可以談到信任賽局。最理想的情況是司機載客、乘客付錢,這樣能維持計程車市場的穩定;但如果司機載客、乘客偶而不付錢,那麼乘客將短期獲利、司機受損;如果司機載客、乘客長期不付錢,那麼雙方皆損,因為司機不想幹這行、乘客沒車可搭,計程車市場崩塌。

Basu 曾在 1983 年發表了一篇標題冗長的短文《論為什麼我們不會坐完計程車後不付錢就走?》。文章最後的答案是,因為我們有道德良知。

他是這麼解釋的。坐完計程車後不付錢就跑走很容易。但是,如果每個人都這樣做,以後就不會有人要開計程車了。因為我們具有基本的道德價值觀,也就是在別人做了他或她該做的事後,我們也會做我們該做的事(付錢),正是這種保證說服了計程車司機載我們一程。

人們普遍都有道德良知,而這促成了買方和賣方的信任,讓社會經濟運作的更順暢。試想一下相反情況,如果每個人都拒絕互相信任,凡事都要透過「紙本合約」來交易的話,那麼大家可能會連買個午餐都嫌麻煩,於是降低消費,之後就再也沒有需求方出來買東西、供給方出來賣東西。

搭完計程車,我們可以不付錢就跑走,短期得利。但如果我們長期這樣幹,別人也跟著幹的時候,計程車市場將不復存在。


寫在最後

理應快樂》的論述相當精采有趣,是讀了之後就會不自覺繼續往下讀的那種。雖然大部分人對於賽局理論較陌生,但作者用了好幾則思想實驗和笑話讓你覺得賽局沒那麼生硬。

說實在的,我看了書名,以為這是一本「快樂學」書籍,想說內容應該是教你如何快樂。但內容其實不是那麼直接地教你如何快樂,而是先教你辨識生活中的賽局理論,這讓我們理解自己在生活上有多麼想贏、有多麼愛跟別人比較,簡單來說就是愛算計,而算計算久了會疲累和不快樂。

學會辨識生活中的賽局理論,我稱這一步為看懂「局」(看懂賽局理論)。看懂之後,作者教我們要跳出「局」,也就是避免自己在生活中過度算計,如此才有辦法真正感到快樂。這部分的內容就上升到哲學層面了。

識局 ⮕ 懂局 ⮕ 跳局,大概就是這本書的核心精神。

理應快樂》(Reason to Be Happy)的書名其實用了雙關修辭,呈現出了兩種意思。第一種是「我們本來就應該要快樂」,這是字面上的意思;第二種是「適當理性(Reason)應當讓人快樂」,經歷了識局、懂局、跳局,我們在面對生活上會更懂得適當理性,當然也就更快樂。

「適當理性,活在當下,不過度算計。」是我讀完這本書後對自己說的話。

最後,推薦《理應快樂》給想要理解賽局理論的朋友們,你會在快樂的情緒中自然而然學懂賽局。但如果你只是想知道如何快樂的簡單方法,那麼這本書就較不適合你。


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關於作者

書評網站《進化村》、線上學習網站《進化村學院》、Podcast《村長說書》、IG《村長的閱讀基地》主理人。

除了分享心得筆記之外,也分享如何經營「閱讀個人品牌」,實現閱讀變現

免費訂閱《持續進化》電子報,每兩週可獲得……

好書精華

+

閱讀變現閱讀個人品牌經營

or

我對無解難題的觀點

訂閱即可獲得 ⭣ ⭣ ⭣
IG閱讀帳發文前檢查表電子書 施定男 村長 進化村 村長的閱讀基地 持續有料電子報
幫助你輕鬆提升貼文觸及率!

相關文章

歡迎留言與村長互動 🤗

免費訂閱《持續進化》電子報,每兩週可獲得……

好書精華

+

閱讀變現閱讀個人品牌經營

or

我對無解難題的觀點

訂閱即可獲得 ⭣ ⭣ ⭣
IG閱讀帳發文前檢查表電子書 施定男 村長 進化村 村長的閱讀基地 持續有料電子報
幫助你輕鬆提升貼文觸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