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能用 AI 讀書嗎?能的話,這樣好嗎?

覺得實用,就分享吧!🙂🙂🙂

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4 年 4 月 12 日 by 村長

AI讀書

我們能用 AI 讀書嗎?

先說答案:理論上我們可以用 AI 讀書,AI 本身就是個閱讀天才,輸入文字對它來說輕輕鬆鬆。但實際上,我們無法用 AI 讀書。

為什麼無法?

你想,要用 AI 讀書的話,你得要有一本書的 PDF 檔或 Word 檔,才有辦法餵 AI 資訊,才能請它擷取重點。困難點就出在這,「得要有 PDF 檔或 Word 檔」。

近年來,幾乎所有電子書商(Readmoo、Kobo 等等)都會給電子書裝上「DRM 技術(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數位版權管理)」。加裝 DRM 的目的,是為了保護電子書內容不被竄改、複製,這是一種保護著作權的方法,所以你無法輕易地將一本電子書轉檔為 PDF 檔。

話雖如此,你還是能在電子書平台上買到 DRM-free 的電子書,也就是直接買到 PDF 檔,比如 Readmoo (連結) 和 Kobo(連結)都有個 DRM-free 的電子書專區。不過裏頭的書,你大概率不會想買來讀。

我想在這裡做個假設。

假設今天所有電子書都解除了 DRM 限制,你可以隨意地將一本電子書轉成 PDF 檔,然後餵給 ChatGPT,請它幫你擷取出重點,你完全不需要花時間、力氣去閱讀一本書。這樣的事情,對我們來說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我的答案是「壞事」,3 個具體理由:「無法長期記住知識」「無法感到過癮」「無法從優秀進化至卓越」。

AI讀書

理由 1:用 AI 讀書無法長期記住知識

如果一個人只讀了 ChatGPT 濃縮後的知識,那麼他很快就會把知識給遺忘,因為他的腦中沒有發生化學反應。

當我們用雙眼在閱讀一本書的時候,眼睛的視紫質會將眼前的的文字轉化成電子(信號),電子會被送入腦中,然後刺激相關的神經元。被刺激的神經元會與其他神經元進行連結,進而形成神經連結。當你不斷地閱讀,神經連結就會愈多、愈強,這更能使你記住書中知識。

以上過程,就是當你在閱讀時,大腦發生的化學反應。一切的一切,都始於電子的轉移,這是所有化學反應的根本。

你可能想問,「只讀 ChatGPT 濃縮後的知識」和「用雙眼細品一本書」的差別究竟是什麼?差別在於有無擁抱脈絡。

前者忽略脈絡,只記結論;後者擁抱脈絡,理解結論。

具體來說,脈絡又是什麼?脈絡是由數個元素組合而成,這些元素可以是故事、觀點、案例、證據等等,也就是一本書的所有文字。

所以當你細品完一本書,你等於理解了所有脈絡,等於理解了前因後果,等於有了完整的世界觀,你很難忘記書裡的知識。

比如你認真讀完了與成功有約,你將能完全理解 Stephen Covey 為什麼會提出那七個習慣,而且你還能把七個習慣記在心裡許久;但如果你用 AI 讀《與成功有約》,你會直覺地把那七個習慣硬背下來,但你完全不理解七個習慣的由來與前因後果,時間久了,就忘了。

(延伸閱讀:《與成功有約》閱讀筆記|成功 3 本柱,你缺哪一柱?

問題來了,長時間記住一項知識能幹嘛?我的答案是產生新知識。

只要知識還留在腦中,它就有發生化學反應的可能。當你讀了新的文字,新文字會與原本腦內的知識發生反應,形成新的產物,這個產物我叫他靈感,也就是新知識。

大腦

理由 2:用 AI 讀書無法感到過癮

直接讀 ChatGPT 擷取出的重點並不會讓你感到樂趣和過癮,反而是感到被硬塞資訊和無趣。

無法感到過癮的宏觀原因剛有提到,即忽略脈絡。沒有理解來龍去脈,要怎麼感到過癮呢?

就像是一個人看一部電影,他不從頭開始看,而是直接跳到「神轉折」的地方看,他不免會抓頭疑惑:「這是在演啥?」

楊瀅,對岸的一位認知科學教授、《高流量寫作》作者。她提到,無法感到過癮的微觀原因,是沒有讓大腦釋放 GABA,這是一種跟學習有關的神經傳導物質,英文全名是 Gamma-aminobutyric acid,中文名是 γ-胺基丁酸。

(延伸閱讀:《高流量寫作》閱讀筆記|3 個輕鬆打動人心的科學寫作法

那麼,在閱讀上要怎麼讓大腦釋放 GABA?答案是用雙眼細品。

當你的雙眼在文字海中尋找你要的答案(抱著問題閱讀)時,你會先經過「脈絡」的洗禮,最後才會找到解答,而在找到解答的那一刻,你的大腦會叫出一聲:「啊哈!」此時 GABA 就會被釋放到你的血液中,你隨即感到快樂、幸福、過癮。

如果沒有先經過「脈絡」的洗禮,而是直衝「本壘」看答案的話,就得不到 GABA 的賜福。這件事說明了,即使現在是 AI 時代,某些事情還是得用最原始、最古老的方式來執行,你才有辦法感受其中的樂趣。

閱讀

理由 3:用 AI 讀書無法從「優秀」進化至「卓越」

我寫文章,你讀文章,我想我們都是優秀的人。

但萬維鋼在《高手心態》裡提到,還有比「優秀」更高等級的存在,那就是「卓越」。

(延伸閱讀:《高手心態》心得筆記|1 個問答、4 個該拋棄的心態,讓你成為洞察先機的高手

優秀者,這些人的學習能力好,有一技之長,是學校裡的標準好學生,是老闆眼中的好員工,是情感市場中的熱門對象,是家長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卓越者,是一名專家,是有影響力的人,這種人有思想,有獨立性,敢下主意。跟優秀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卓越者不是工具人,因為他們永遠都在學習新事物,不會被侷限在單一領域。

那麼要如何從「優秀」進化到「卓越」?答案是終身學習。而終身學習最需要的能力,就是「閱讀一本書」的能力。如果一個人只能透過 AI 讀書來告訴他書裡的答案,那麼他肯定不懂得如何終身學習。

終身學習之所以這麼有用,是因為它的影響能超越「家庭出身」和「智商遺傳」。就算我們出身貧困、智商不怎麼高,我們還是能依靠終身學習追趕上資質好的人,甚至是超越。

有個研究統計是這樣的:業餘的國際象棋選手,棋力與智商的相關係數是 0.32;高水準、有名次的棋手,棋力與智商的相關係數只有 0.14 (相關係數愈高,代表兩著有高度相關)。

你可以把業餘棋手當作優秀者,把高水準棋手當作是卓越者,你會發現,卓越者的智商並沒有那麼高。他們之所以卓越,是因為他們總是保持著終身學習和刻意練習的態度在過生活。

下棋

寫在最後

最後我們來做個總結。

我們能用 AI 讀書嗎?可以,但前提是你要有一本書的 Word 檔或 PDF 檔。

用 AI 讀書讀是好事還是壞事?我認為是壞事,因為用 AI 讀書無法讓我們長期記住知識無法感到過癮無法從優秀進化至卓越

閱讀文本並理解其脈絡,終究是屬於我們人類獨有的高階認知技能,不是其他物種或新技術可以取代的。


謝謝你讀完這篇文章,每篇文章的方法都是我實戰經驗的總結,也是我現今仍在使用的方法,正所謂「寫我所做,做我所寫」。祝福你能從中獲得啟發。


覺得實用,就分享吧!🙂🙂🙂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