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目錄
📍你目前的所在位置:

《失控的憤怒機器》心得|社群如何影響情緒,以及你該怎麼做

失控的憤怒機器
寶鼎
書

《失控的憤怒機器》在說什麼?

失控的憤怒機器》主要在談社群媒體如何扭曲人心,以及如何影響我們的情緒。書名中的「憤怒機器」,指的就是社群媒體。

所有社群媒體的創立初衷都是良善的,旨在增強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但最後的發展卻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的對立。這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這本書有解。

作者用了大量故事和有理有據的資訊,完整解釋了社群如何朝著負面方向發展,也對「注意力」、「媒體傳播」、「廣告」等概念做了極深入的報導。

失控的憤怒機器》的作者是 Tobias Rose-Stockwell,他是一位網路設計師和媒體研究員,其作品曾刊載於《大西洋》(The Atlantic)雜誌、《連線》(WIRED)雜誌等等。

接下來,我會融合書中觀點和我的個人觀點,分享 5 個社群影響情緒的概念。


1. 情緒為何會被社群劫持?

在社群上,因為人們在短時間內接收過量資訊,這導致所有人的情緒都被放大,尤其是憤怒情緒。有脈絡的解釋如下。

為何接收過量資訊就會放大情緒?作者引用諾貝爾獎得主 Daniel Kahneman 提出的人類心智運作模式「系統一」和「系統二」來做解釋。「系統一」速度快、出於直覺且情緒性,「系統二」則緩慢、深思熟慮重分析。這兩種系統相輔相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大有助益。

社群平台例如 FB、IG 和 Threads 等等,被設計成只讓你用「系統一」來使用它們。使用時你的情緒會放大,它們控制了你的情緒,等於是你的情緒被社群平台劫持。因為社群上的資訊量非常豐富,甚至是氾濫,你不會在每則貼文停留太久的時間,幾乎 3 秒內就往下滑下一則貼文,所以你只能在這極短的時間內表達感受,而這同常只能表達出情緒性的感受,而非理性。

我們一時之間被灌入太多資訊,大腦無法思考和分析,所以只能以直覺、情緒來表達感受。

是的,我每天打開 FB 都能看到有人引戰、謾罵和嘲笑,處處都是戰場,想不看到都難。尤其是鄰近政治活動日的時候,大家更是吵的不可開交,吵架的每個人的媽媽都被提及好多次。

說實話,我覺得作者在這裡引用 Kahneman 的「系統一」來做解釋,根本是絕妙,也非常有道理。這是我從來沒有思考過的觀點。


2. 社群如何劫持我們的情緒?

為什麼我們在滑社群時常常感受到憤怒?我在《失控的憤怒機器》裡找到三個答案:「免費」、「專家設計」和「演算法」。

免費。社群平台通常被設計成免費,人人皆可用,我可以用,你可以用,外國人也可以用。這不免就會讓社群上的聲音非常多元。對於一個觀點,有人贊成,有人反對,也有人中立。一旦有一個「極端」贊成者或反對者出現,大家的憤怒情緒就會被激起,然後瘋狂吵架。

專家設計。社群平台,其實是由一群行為學家設計出來的。行為學家瞭解人類本能喜歡什麼、討厭什麼,所以他們會把社群打造成能煽動你情緒的樣子,例如對一則貼文按讚、開心,或怒。當你點開社群 app 的瞬間,情緒就已經被這些行為學家劫持了,無法掙脫,直到關掉 app。

演算法。社群平台的演算法非常厲害,會自動向你推播當下最火熱(最多人吵架)的貼文,而這些貼文通常是極具情緒渲染力的,也就是看了會讓你忍不住想留言加入戰局的那種。當你在這樣的貼文久留,演算法又會認為你很喜歡這樣的貼文,於是之後都推播同類型的內容給你。

「免費」、「專家設計」和「演算法」,這三者之中,我認為最能夠劫持情緒的是「演算法」,它會把你的社群打造成資訊繭房,讓你永遠深陷在充滿憤怒情緒的內容中。


3. 民主岌岌可危

書中提到以下文字,「川普的言語愈是激憤,得到的媒體報導就愈多;得到的報導愈多,他成爲總統候選人的機會就更明確。這個機制定調了 2016 年的競選活動。根據分析公司 mediaQuant 的估計,2015 年 10 月到 2016 年 11 月大選之前,川普用這種策略『不花一毛錢』所贏得的媒體報導次數若換算成金額的話,他收到的廣告效益爲 56 億美元,是與他最接近的競爭對手的三倍」。

這代表著,只要一個人的言語足夠讓人們感受到激情與憤怒,那麼這個人的言語就會發生病毒式傳播,讓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接收到他的言語,並影響其心智。

這時如果出現了一位非常懂得操弄人們情緒的獨裁者,且想要角逐國家領導者的身分,那麼民主將岌岌可危。事實上,社群平台那劫持情緒的機制,已經開始讓人們逐漸捨棄民主、追逐獨裁。

書中提到,「美國有相當多且數量持續增加的人口比例表示,他們認為完全終止民主治理,讓給軍事統治也沒關係,只要這個政體跟他們同一陣營就好」。

我發現台灣的社群也有這個現象,那些在討論政治的貼文,大部分都偏獨裁、偏一言堂,完全容不下異音。台灣的民主,其實也岌岌可危。


4. 情緒被劫持的循環週期

作者提到,其實「情緒被劫持」的這個現象是有週期性的,也就是從「被劫持」慢慢過渡到「不被劫持」。所以,我們將來也許有辦法掙脫社群平台這部憤怒機器。

縱觀歷史,每當有一種新型的傳播技術問世時,大眾的情緒往往會被劫持,然而再經過一段期間,大眾的情緒會被解放。然後當下一種新型傳播技術出現時,大眾情緒又會被劫持,以此循環。我們現正歷經第四個循環。

第一個循環,是 15 世紀歐洲的活字印刷術,當時一堆人印刷了經過自主詮釋的聖經,引發眾怒,最後爆發戰爭;第二個循環,是 19 世紀的報紙,當時的報紙內容充滿腥羶色和造假內容,但這種報紙最後被正常報紙取代;第三個循環,是 20 世紀的廣播,當時有人利用廣播散播偏激且不實言論,但最後被國家立法阻止。

第四個循環,就是現今的社群平台,而目前正處於「被劫持」的階段。那麼何時會進入「不被劫持」階段?作者表示自己也不確定,而且對此感到悲觀(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

我自己是覺得「被劫持」和「不被劫持」都沒差,生活還是過的下去。而且我還覺得生活在「被劫持」階段更好,因為亂世出英雄,你搞不好就是那個英雄。活在「被劫持」階段,增加了你成為英雄和名留青史的機率。如何成為英雄?分享有用且不煽動情緒的資訊啊,我就正在做這件事。


5. 我們現在可以做什麼?

作者在書中提到很多方法,來讓我們在使用社群時的情緒不被劫持。但我認為大多數方法偏向空談,效果有限。不過,其中有一個方法是我覺得不錯,且可立即做、立即有效的,那就是訓練自己社群的演算法。

訓練自己社群的演算法,就是有意識地滑社群、篩選內容,這會讓你的社群內容變得較乾淨。做法是,每當你滑到會激起你憤怒情緒的貼文,就迅速滑過,不多做停留,也不給予任何互動,否則演算法會認為你喜歡這類貼文。再激進一點的做法,就是對那些貼文點「不喜歡」、「不感興趣」或「封鎖」。

反過來,你可以常與對自己身心有益的貼文互動,貼文例如可愛動物圖片、經過核實的知識內容等等,久而久之,演算法就會只推播這類型的內容給你,完全避免了煽動你負面情緒的內容。

英文有一句諺語叫「You are what you eat.」意思是你吃什麼,食物給予的營養或熱量,就會反應在你的身體與容貌上。滑社群也一樣,你關注什麼內容,全都會反應在演算法上,而演算法推播的內容又會進一步影響你的思想和心智。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做什麼?我自認還有一個更高級的做法,就是成為創作者,成為那種不發佈煽動情緒內容、只發佈實用且有價值資訊的創作者。這麼做等於是在改善社群環境,降低社群上劣質內容的比例,達到良幣逐劣幣的效果。


寫在最後

我很喜歡《失控的憤怒機器》,這本書可以說是社群平台類書籍的經典了,作者把「社群觸發大眾情緒」和「其導致的後果」這類議題寫的相當完整、相當有脈絡、相當專業。這本,絕對是不可多得的好書。

作者在內容的呈現上,並不是瘋狂講道理,而是引用了大量數據資料和真實歷史故事,這些內容常令我感到驚奇,讓我想要一直讀下去。

社群平台,已經是我們生活中的預設選項,我們早已離不開它了。既然離不開,那我們就要更有意識地滑社群,篩選出好內容,避免向下沉淪。我自己就是這麼做,不管是 FB、IG,還是 Tiktok,在滑的過程我都會刻意篩選內容,盡量讓演算法呈現「乾淨」。

最後,推薦《失控的憤怒機器》給所有想理解社群如何扭曲人心的朋友們,讀完你會對社群本身有更深一層的認知。如果你對「注意力」這個議題有興趣的話,這本書也推薦給你。


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關於作者

書評網站《進化村》、線上學習網站《進化村學院》、Podcast《村長說書》、IG《村長的閱讀基地》主理人。

除了分享心得筆記之外,也分享如何經營「閱讀個人品牌」,實現閱讀變現

免費訂閱《持續進化》電子報,每兩週可獲得……

好書精華

+

閱讀變現閱讀個人品牌經營

or

我對無解難題的觀點

訂閱即可獲得 ⭣ ⭣ ⭣
IG閱讀帳發文前檢查表電子書 施定男 村長 進化村 村長的閱讀基地 持續有料電子報
幫助你輕鬆提升貼文觸及率!

相關文章

歡迎留言與村長互動 🤗

訂閱電子報
獲得電子書!
IG閱讀帳發文前檢查表電子書 施定男 村長 進化村 村長的閱讀基地 持續有料電子報
輕鬆提升貼文觸及率!
訂閱電子報
獲得電子書!
IG閱讀帳發文前檢查表電子書 施定男 村長 進化村 村長的閱讀基地 持續有料電子報
輕鬆提升貼文觸及率!

免費訂閱《持續進化》電子報,每兩週可獲得……

好書精華

+

閱讀變現閱讀個人品牌經營

or

我對無解難題的觀點

訂閱即可獲得 ⭣ ⭣ ⭣
IG閱讀帳發文前檢查表電子書 施定男 村長 進化村 村長的閱讀基地 持續有料電子報
幫助你輕鬆提升貼文觸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