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執行長學習手記》在說什麼?
《執行長學習手記》主要在談人們進入職場後該如何透過學習來自我成長。「學習」是這本書的大主軸,作者希望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位主動學習者,然後為自己所在的崗位創造最大價值。
全書一共分成三個部分,「向每個人學習」、「保持開放好奇心態」和「邊做邊學」,每個部分都提到了多個小概念,而理解這些概念可以讓我們成為一位主動學習者。大道至簡,這些概念其實就是與自我成長有關的概念。
《執行長學習手記》的作者是 David Novak,他是百勝餐飲集團(YUM! Brands)共同創辦人、前董事長暨執行長,百勝是全球最大的餐飲公司之一,在 135 個國家以上擁有超過 150 萬名團隊成員。隸屬百勝集團的餐廳有肯德基(KFC)炸雞、必勝客(Pizza Hut)等等。
接下來,我會融合書中觀點和我的個人觀點,分享 5 個自我成長的概念。
1. 留白
普世價值告訴我們要努力工作、埋頭苦幹、不能懈怠,但作者認為,適時的留白、遠離工作也是很必要的。我很認同。
這裡說的留白,並不是整天不做事或耍廢,而是為自己騰出一段空閒時間並進行「反思」。留白,是為了反思。
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過:「沒有反思的人生,不值得過。」愛因斯坦也說過:「我們無法在原有的認知水準上解決原有的問題。所以,反思最大的好處是能幫助你沉澱經驗、萃取知識、解決問題、提高效率。」Google 的 20% 原則,就是期望自家員工在日常工作之餘,花 20% 時間反思自己與公司的未來。
反思即覆盤,對岸的社群商業戰略專家剽悍一隻貓在一次分享中提到:「覆盤,才能翻盤。覆盤讓自己進步更快,活得更明白。覆盤能讓你從過去的時間裡學到東西。堅持覆盤,有利於認清現狀、調整方向,更好面對未來。」
我自己的留白反思時段很特別,就是打電動時段,此時段我的大腦屬於發散、放鬆狀態,可以將近期做的事情一一攤開來審視,並和過去的經驗做連結,想想哪部分還能做最佳化。具體來說,當我早上寫完一篇文章,晚上的打電動時段我就會邊打邊思考文章哪部分需要修改、哪部分可以寫的更好。
2. 做困難的事
做困難而正確的事,是走向成功的捷徑。書中引用了一段肯德基速食餐廳(KFC)創辦人桑德斯上校(Colonel Sanders)的故事,我非常喜歡。
1950 年代,因州際高速公路改道,KFC 餐廳失去客源,被迫關門。此時 65 歲的桑德斯只剩 105 美元的退休金,但他沒有放棄,而是決定帶著炸雞配方和壓力鍋,開車到處跑,全國推銷加盟。這段期間他挨家挨戶拜訪各間餐廳老闆,現場示範炸雞做法、談加盟分成,據說被拒絕超過 1,000 次才成功簽下第一個加盟店。1960 年代,桑德斯成功了,KFC 加盟店數量突破 600 間,遍及美國、加拿大和英國。
是的,當時是沒有網路的時代,桑德斯老先生到處開車推銷加盟就是一件難而正確的事,這並不是多數人願意做的,而他最後獲得了成功。
美國管理學家韋特萊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成功人士所從事的工作,是絕大多數人不願意去做的。」他進一步表示,成功者必須具備的兩項素質:不僅要敢想敢做,還要鼓足勇氣去做其他人不願去做的事。
在經營自媒體、個人品牌上,我認為寫網站文章和電子報,就是困難而正確的事,而自己正在這麼做。初期做這些事情雖然冷冷清清,沒什麼收益和反饋,但最後會漸入佳境、倒吃甘蔗。
3. 做快樂的事
作者提到,做自己覺得快樂的工作也是成功關鍵。
作者當時的工作是管理一間餐廳,他非常喜歡,因為他熱愛美食、熱愛創造新配方與新產品的過程,也熱愛與顧客互動。當總公司賦予他另一個更好且更高的職位時,他果斷拒絕了,因為那項工作並不是他熱愛的,他深知自己若接下這份工作肯定不久後就辭職了。最後,作者把餐廳管理地非常成功,總公司也給了他極好待遇和報酬。
這篇幅談的,其實就是快樂與金錢的較量。一個工作很難同時讓你做的快樂又高薪,通常只能擇一,要嘛很快樂但錢少,要嘛錢多但不快樂。
我自己就曾面臨過這個較量,要去台積電工作,還是在學校工作。我決定選擇後者,很快樂但錢少。不過我不後悔,在這份快樂下我有更多的動力去啟動自己的副業、新工作,而且還能體驗和學習到「典型理工人」一輩子都遇不到的事物。我自認這個決定做得極度正確。
另外,神經學家 Judy Willis 表示,當我們全心投入並充滿動力,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快樂時,我們腦中會產生積極的神經化學物質,像是多巴胺與血清素。它們能幫助資訊在大腦更自由地流動,並提高記憶力。所以,做自己覺得快樂的工作也會讓你成為一位超強學習者。
4. 把工作簡單化
每個人的工作其實都不簡單,但總有幾個部分能做到簡單化,讓整體工作流程更輕鬆、更有效率。作者認為把工作簡單化是所有工作者和領導者需要學習的。
我認為,我們能生活在這個時代是非常幸運的,因為現在是 AI 時代,工作簡單化就變得特別容易做到。
例如我有一份工作是撰寫國際化學期刊論文的中文版,要寫給全國化學系的碩博士生和教授閱讀。原本我都需要完整讀過數篇化學論文,再以通順的中文轉譯成數篇 800 字左右的文章,這需要花我 10 個工作天才有辦法完成。但當我學會對 Claude 下指令後,我只需要花兩天就能做完全部工作。
再例如我還有另一份工作是經營 IG,我需要在每週的一三五都發佈一則貼文,以維持帳號熱度。原本我都需要以手動的方式建立貼文,從尋找圖片、複製文案到點擊發佈,少說也要花個 5-10 分鐘。但現在我設計了一套 n8n 自動化流程,每週一三五的晚上 7:30 一到,它就自動發佈貼文,我什麼事都不用做。
5. 傾聽
傾聽,可以說是這本書的大重點,很多篇幅都提到了傾聽。作者認為,當我們懂得傾聽他人的訴求和意見,成事的機率就大。
在心理學家 Adam Grant 的《逆思維》一書中也提到了傾聽的重要性,例如一位醫生如何利用良好的傾聽來改變人們對疫苗接種的看法,以及一位維和志工如何利用傾聽來說服一位世界最殘暴的軍閥參與和平談判。
那麼要如何練習傾聽呢?我認為讀訊息、回訊息(例如 Line)也許是很棒的練習方式。奧地利精神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說過,「在刺激與回應之間有個空隙,讓我們有權選擇如何回應」。訊息上的溝通,存在著比面對面溝通更大的空隙,這讓我們更有辦法思考如何回應。
在接收到別人傳來的訊息後,我們不需要「秒回」,可以先沉澱一下,思考一下對方的目的是什麼、想要收到什麼樣的回覆,思考完後再回訊息。隨著你收到的訊息次數增加,思考的次數也跟著增加,新的思考方式於是就內化到你的腦袋中,知行合一,變得較有辦法在面對面時迅速回應。
以我自己來說,面對面溝通時總是用直覺回應對方,沒有先仔細傾聽;但在 Line 或 FB Messager 上就比較能夠傾聽了,即能根據對方的文字口吻、表情符號去思考對方想得到什麼樣的回覆。
寫在最後
《執行長學習手記》對我來說算是一本提醒之書,意思是書中要表達的概念都是我早已接觸過的,但時間一久我總會忘掉某幾項概念,而讀這本書等於是再次重新回憶起忘掉的概念。把忘記的補回來,我認為能更接近成功。
這本書非常好讀,跳著讀也沒關係,因為目錄會明確地告訴你各個章節會提到什麼概念。很多書的目錄都會寫的讓人看不懂,故弄玄虛,讓人猜不透各章節是在講什麼,但這本恰恰相反,我很喜歡。
《執行長學習手記》的英文書名是 How Leaders Learn,意思是「領導者如何學習」。但我認為這本書不只適合領導者,也適合基層員工和一般人。大道至簡,它在講的就是如何自我成長,而這適合所有人閱讀。
最後,如果你自認是一位熱衷於自我成長的人,那麼《執行長學習手記》會很適合你。如果你想讀到有關作者在事業上的打拼故事,或其他企業家的創業故事,那麼這本書也很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