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目錄
📍你目前的所在位置:

《創造幸福的對話力》閱讀心得|溝通類書籍的百科全書

創造幸福的對話力
書
閱讀
溝通
對話
傾聽
寶鼎出版

《創造幸福的對話力》在說什麼?

創造幸福的對話力》是一本很全面的溝通類書籍。從如何與平輩溝通,講到如何與長輩溝通;從如何與曖昧對象溝通,講到如何與伴侶溝通。作者的野心如此之大,就是要讓我們在生活上「講對話」,並以此走向更幸福的生活。

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韓國人,名叫鄭興茱,他是擁有 14 年資歷的資深主播,同時也是具備 11 年教學經驗的口語表達人氣講師。他也在韓國 Class101、ClassU、Inflearn 和 Udemy 等線上學習平台,開設基礎演講、進階對話和演講技巧等多樣的課程。

接下來,我會分享本書的部分內容,也會分享自己的個人觀點。


1. 豐富的對話情境

豐富的對話情境,大概是這本書最大的特色。

本書一共有 47 個小節,每個小節都在討論如何再佳化表達方法。在給出方法之前,作者都會附上一則真實的對話情境,讓讀者能更容易進入狀況,知道作者接下來想討論什麼。

例如有個小節是談「如何再佳化對心愛之人的提問」,對話情境是一對剛相識不久的男女,透過對話互相探索:

男性:妳喜歡什麼類型的人呢?

女性:我喜歡愛笑的人,就算碰到生氣的事,也能夠一笑置之。你呢?

男性:我也喜歡開朗的人。希望對方有自己想做的事,然後與父母住得愈近愈好。

女性:必須與父母住得近?為什麼呢?

男性:這樣婚後回鄉就不用開很久的車,可以經常與父母見面。

女性:哇,你是以結婚為前提交往呢。

男性:對啊,已經到了適婚年齡。

女性:適婚年齡有一定的標準嗎?結婚的念頭,不是在戀愛過程中自然而然產生的嗎?

對話情境結束後,作者會開始說明對話中哪些環節有問題、可再佳化。除此之外,作者也會引經據典,引用各種電影、小說的內容來讓你更明白再佳化的細節與過程。讀完之後,我能明顯感受到作者的用心。


2. 對心愛之人的提問

這本書有許多章節都提到了男女愛情上的溝通。我的讀者大多是 30 歲左右的年輕人,大家應該對這主題很感興趣。這裡我抓一個特別有意思的出來分享,就是「對心愛之人的提問」。它的對話情境已出現在前文。

作者直接點出了這串對話的問題,即雙方的對話較不像是聊天互動,而是互丟條件、篩選對方,這會讓雙方都愈來愈難真正認識彼此。男方開頭的那一句「你喜歡什麼類型的人」,正是這場尷尬對話的導火線。

所以作者非常不建議我們一開始就問對方喜歡什麼,反而建議我們問「哪一點讓你難以忍受?」

作者說明,假如對方討厭說謊的人,那麼可以進一步詢問為什麼討厭謊言、哪種程度算是說謊、從什麼時候開始討厭說謊的人、聽到謊言會產生什麼樣的情緒等等。這樣的提問,相當於告訴對方我試圖理解你的悲傷與痛苦,以後絕不會做出類似行為,因為我想長久地陪在你身邊。

說實在的,我讀完這個篇幅後,覺得作者真的很神,竟把人性洞察的如此透徹,相當有意思。作者絕對有資格當愛情諮商師。


3. 真正的傾聽

要成為一位真正的傾聽者,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不要一直自顧自講自己的事情」,看完以下對話情境你應該就能明白。

甲:妳的興趣是什麼呢?

乙:登山。

甲:登山?我也喜歡爬山,妳最常去哪座山呢?

乙:我比較常去北漢山或漢拏山。

甲:哇,漢拏山難度很高耶。我五年前也和同事們一起去了白鹿潭,是城板岳嗎?我們從那條路線上去。剛開始感覺還不錯,路面平坦,附近還有很多沒見過的植物,叫什麼名字來著?但是,後來不管怎麼走,好像都看不到盡頭…..(絮絮叨叨)。

正常的互動應該是適量的對話與適量的傾聽,但甲方卻滔滔不絕地說自己的經驗,完全沒有顧慮到乙方。作者表示,甲方最該做的,就是針對乙方的回答再做更細部的提問,讓乙方主動分享更多細節,然後甲方靜靜傾聽。

更細部的提問,例如為什麼喜歡登山?從什麼時候培養出興趣?登山時有什麼感受?喜歡沿著溪谷前行,還是沿著稜線登高?這些問題都能誘導乙方說出更多。

說真的,對我來說,要成為一位真正的傾聽者挺困難的。因為我會害怕氣氛變的太安靜、太尷尬而一直講話,分享自己的經驗。作者的方法,正是我需要學習的地方。


4. 以說故事代替講道理

書裡有個章節名叫「你的故事最珍貴」,主要談說故事的重要性。重要在哪?作者表示,說故事較容易讓人聽進去,他最喜歡聽爸媽說故事。

道理刺耳,故事入耳。是亙古不變的原則。

道理,我們從小到大都在聽,也就是我們接受教育時,老師說給我們聽的。從小學到大學,老師們的授課一貫風格都是「講道理」,把知識通通講給你聽,塞進你腦裡,結果就是沒塞進多少。我們就像雞籠裡的小雞被狂灌飼料一樣,吃進去的少,流出來的多。

我永遠記得自己國中時期的歷史老師是如何講課。他是這樣講的,19XX 年,發生了 OO 事件,同學們要記下來,考試會考。這老師直接把知識、道理塞給我們,毫無脈絡可言,這叫我們如何學好歷史?

後來我才在 Youtube 發現,有「歷史說書人」這種 Youtuber,他們以生動有趣的故事手法,把艱澀難懂的歷史事件講的非常精彩,只要看過一次影片,就永遠記住了這一樁歷史事件,而且還能向外延伸出其他知識。要是我國中時期是透過這種方法學歷史,那我一定是歷史學霸。

所有道理都一樣,都可以將其包裝成故事來讓對方較容易聽進去,而不是讓對方覺得你只是在說教。把道理包裝成故事的方法很簡單,直接請 ChatGPT 幫你就行了。例如你想提醒好友要多運動,你可以對 GPT 輸入這項指令:「我想提醒好友要多運動,但要以故事包裝,讓他覺得我不是在對他說教,我該如何表達?」按下 Enter 後,你一定能得到滿意的答案。


5. 非語言溝通也很重要

我讀過不少表達、溝通類書籍,這些書幾乎都有一個章節在談「非語言溝通的重要性」,但《創造幸福的對話力》卻沒有談到。所以這裡分享一下我對非語言溝通的心得和看法。

在與人面對面溝通上,「非語言表現」(肢體語言)比「語言表現」更重要,而且這是有科學根據的。

1967 年,美國心理學家 Albert Mehrabian 提出了麥拉賓法則,又稱 7-38-55 法則。他發現,在溝通上,人們接收的資訊有 55% 是來自肢體語言,有 38% 來自語調,而只有 7% 來自對話的內容。也就是說,在表達情感和態度時,非語言溝通占據了很大比重。

例如,你今天「笑著責罵他人」,那麼你外表的「笑容」給對方的印象會比「責罵內容」更強烈,這會讓對方覺得你並非真的生氣。

那麼,為什麼手勢和肢體語言在傳遞資訊時佔了這麼多比重?《在大腦外思考》一書解釋,肢體是人類的第一種語言,而每一個人類嬰兒都會重現這段演化使——先懂得使用手勢,然後才學會基礎語言。這就是為什麼肢體語言在傳遞資訊時佔了 55%。

更進一步的科學解釋,美國神經學家 Spencer Kelly 說明,當對方看見肢體語言後,會自動提醒大腦中的聽覺皮質,現在正在進行重要的溝通。一項研究發現,影片裡的演說若有搭配手勢,那麼看過影片的研究對象,記得演講重點的機率會提高 33%。

所以,當你想讓對方確切知道你很開心,就笑的大力一點;想讓對方知道你不太爽,就眉頭皺緊一點。


寫在最後

我認為《創造幸福的對話力》是一本很全面的溝通書,生活上的方方面面都有提點到,例如職場對話、朋友對話、愛人對話、與長輩對話。很少有溝通書講那麼多的,而且還講得很仔細。

這本書還有個很大的優點是「內容結構工整」,你完全可以掌握、預期作者會如何分享他的絕招。內容結構工整,意思是這本書的每個章節都會先附上「對話情境」,接著「檢討情境」,再來是「引經據典做解釋」,最後是「你可以怎麼做」。這讓我們能清楚知道,自己該翻到哪裡找自己想看的答案。

讀完這本書,我對它的註解是:「溝通百科全書,如果覺得自己在生活上常常說錯話而導致不好的結果時,就翻翻它吧,肯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最後,推薦《創造幸福的對話力》給所有人,因為這本書涉獵了大量情境,而這些情境是我們一生中必定會遇到的。


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關於作者

書評網站《進化村》、線上學習網站《進化村學院》、Podcast《村長說書》、IG《村長的閱讀基地》主理人。

除了分享心得筆記之外,也分享如何經營「閱讀個人品牌」,實現閱讀變現

免費訂閱《持續進化》電子報,每兩週可獲得……

好書精華

+

閱讀變現閱讀個人品牌經營

or

我對無解難題的觀點

訂閱即可獲得 ⭣ ⭣ ⭣
IG閱讀帳發文前檢查表電子書 施定男 村長 進化村 村長的閱讀基地 持續有料電子報
幫助你輕鬆提升貼文觸及率!

相關文章

歡迎留言與村長互動 🤗

免費訂閱《持續進化》電子報,每兩週可獲得……

好書精華

+

閱讀變現閱讀個人品牌經營

or

我對無解難題的觀點

訂閱即可獲得 ⭣ ⭣ ⭣
IG閱讀帳發文前檢查表電子書 施定男 村長 進化村 村長的閱讀基地 持續有料電子報
幫助你輕鬆提升貼文觸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