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人脈廣,只是我對人好》在討論什麼?
《不是我人脈廣,只是我對人好》整本書都是作者親身經歷的故事,這些故事告訴我們如何與人締結善緣,而這些善緣會在未來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回饋自己。
《不是我人脈廣,只是我對人好》適合誰讀?
✅適合喜歡結交新朋友的人,你一定會喜歡這本書
✅適合業務性質工作的朋友們
1. 想要有好的人脈資源,就得對人感興趣
作者提到人類是群體動物,我們一定是透過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而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那又該如何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好呢?
就是積極地認識陌生人,廣結善緣。
我從書中的故事發現,吳家德老師對陌生人非常感興趣,他永遠都是第一個開口與陌生人聊天,接著就建立起了緣分。
舉一個書中的故事為例,作者某天在鄉野中慢跑,偶然遇到一位農夫正在施肥,於是作者就向前與農夫寒暄幾句。
後來兩人聊得越來越起勁,農夫送了幾顆木瓜給作者,而作者也回送了對方一本自己的書,最後他們加 Line 延續友誼。
讀完這段故事的我開始問自己,如果換成是我在慢跑的話,遇到農夫會特別停下來與他聊天嗎?
大概率不會,因為當時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趕快跑完回家洗澡。典型的埋頭幹自己的事,莫管他人。
也許是從小家人就向我們灌輸社會險惡的觀念,不要與陌生人搭話;亦或是永遠只往自己的目標前進,忘了與人連結。
這些原因造就了現在的我們與人們越來越疏離,我相信正在閱讀這篇心得的朋友們也很有共鳴。
讀完整本書後我也發現自己應該勇敢一點、有膽識一點,在正確的場合鼓起勇氣與陌生人結緣,由自己去創造一段故事。
2. 寫下自己的故事
若你的工作是常需要與人互動的職業的話,那在互動的過程中就會產生很多故事,把這些暖心、有意義的故事記錄起來然後分享在網路上,相信也能對這社會貢獻一點溫暖。
分享故事的主要目的在於改變這個充滿暴戾之氣的社會,讓人們再次相信與人社交是很美好的;其次的目的在於增加自己的影響力,當你夠有影響力時,就能去影響這個社會,直接為這個社會帶來正面影響。
其實書中並沒有談到我們必須寫下自己的故事,這是閱讀此書過程中突然想到的。
平常也有紀錄自己故事的習慣,並以短文章的形式分享,也希望未來這些故事能組合出具有邏輯及有啟發性的長篇文章來影響社會大眾。
3. 你有比你大 10 歲的朋友嗎?
作者提到,當你的人生遇到巨大困難,需要有個智者幫你解惑時,比你大 10 歲的前輩也許能為你指引方向。
因為薑還是老的辣,前輩們走過的路較多,在心靈上會比自己還堅強,也較能幫助你跳脫既有的思維框架。
讀到這部分突然想起當時的高中補習班老師。當時考大學要選系時完全不知道自己想念什麼系,但經過這位老師的輔導後,我找到了有興趣的科系,就是化學系,最後也自認念的不錯 XD
除了課業上,在經營這個 IG 帳號的同時,我也結識了些比我還年長的朋友,而我也很珍惜這樣的緣分,這讓我跳脫出了同溫層,也跳脫出了一成不變的生活。
寫在最後
我把《不是我人脈廣,只是我對人好》歸類為「光陰好書」,光陰是時間上的概念,意思就是過了一段時間後再回來讀一遍這本書,必定能產生不一樣的想法。
現在的我也許羞於與人社交,但逐漸外向後再回頭看此書,必定會有不同的啟發。
我也再次意會到「做人比做事更重要」。在這個時代,我們太常只專注於目標而忽略了「人」的感受,漸漸地忘了怎麼做人,也等於失去了社交這項技能。
這是非常可惜也可怕的事情,因為這代表著我們再也無法與人交好,不斷地限縮自己的交友圈,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無趣。
書中最後篇幅有感人的利他故事,我在讀的時候被感動到泛淚,但礙於篇幅就沒分享出來,剩下的就留給村民們去買書支持並探索感人故事。
另外,如果你想讀點與「人脈」相關主題的書,我推薦你閱讀《人脈變現》與《人脈複利》。
(延伸閱讀:《人脈變現》閱讀筆記|點頭之交比你想像的更有威力)
(延伸閱讀:好書指南 |《人脈複利》)
最後也謝謝 李洛克 自掏腰包買了書舉辦抽獎,讓我抽到這本書,也讓我認識了吳家德老師的人脈故事集。
題外話,李洛克製作的 1 分鐘說書內容實屬有料,每天聽 1 分鐘的故事,換來一點有趣小知識。
不是我人脈廣,只是我對人好
《不是我人脈廣,只是我對人好》透過作者的親身故事,強調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重要性。書中講述了一系列展現對他人真誠興趣的故事,如與農夫的偶遇,啟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建立深刻聯繫。作者鼓勵記錄並分享個人經驗,對社會產生正面影響。這本書不僅是人脈建立的指南,更鼓勵我們積極與人互動,豐富生活。
URL: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7831?sloc=main
Author: 吳家德
5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