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看到書名的你,可能在思考「影響力」到底是什麼?
影響力在這本書中的定義是:可以改善職涯、提升收入的能力。
聽起來很棒 對吧?但該怎麼做呢?
書中給的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與有力人士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然後你便擁有了影響力。
簡單來說,這本書就是在教你如何自然地交朋友,接著教你如何建立自己的社群,來擴大影響力。
影響力包含了三大元素:信任、連結與社群意識。這三元素的意義分別是如何與陌生人建立信任?如何與陌生人建立連結?如何使我們有共同的目標?
其中我對書中「建立信任」的部分特別有感。也許你有過這樣的經驗,在職場上或生活上你想獲得別人的信賴,所以你邀約對方,請他吃大餐。但在吃飯的過程中他隱約感覺到你的目的,所以這頓飯局變得尷尬又不自在。
這時瓊.李維跳出來向我們說明,「請吃飯」這種全部由自己付出的行為,其實無法建立兩人之間的信任;反而是要求對方也做出付出心力的事情,才更有可能獲得對方的信任。
「要求對方付出心力」,為什麼能夠得到對方信任?感覺很反人性欸!不是只要對對方好,對方就會對你好嗎?
錯!我待會來替你解答,先讓我介紹作者。
瓊.李維是位人類行為科學家,他擅長利用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來分析人類如何決策及如何與人互動。他從各個研究成果中發現,取得他人信任其實有科學方法,因此寫了《影響力法則》來造福大眾。
以下就來和各位分享,關於獲得信任的兩大方法及一個科學原理,「IKEA 效應」、「發出脆弱信號」、「一切的原理:催產素」。
1. IKEA 效應
你有逛過 IKEA 的經驗吧?是不是很像迷宮?走的很累?找想買的東西找的要活要死?更累的是,買完回家你還要自己組裝這些家俱。
在付出了這麼多的心力後,你可能會視這些家俱為你的寶物。雖然你組裝後的成品不是那麼完美,但與現成的、免組裝的家俱相比,你就是會更加珍惜那些你親自組裝過的。
以上就是「IKEA 效應」: 使你看重那些付出較多心血的事物。
所以看到這,你知道如何與人快速且有效地建立信任了嗎?就是為你們找個「共同目標」或「問題」一起努力。
例如你可以邀請對方一起玩密室逃脫,一起想辦法、一起付出心力逃出密室,這會使對方看重這段經歷(IKEA 效應發威),你便有辦法在短時間內獲得對方信任。
再來看看我在前一個段落,提到建立信任的方法:請對方吃大餐。對方只是單純的受惠者,並沒有付出任何心力,所以不會看重這段經歷,那你要叫他怎麼信任你呢?
2. 發出脆弱信號
第二個與人建立信任的方法,就是展現出自己的脆弱。
在執行任務遇到問題時,向對方坦承自己能力不足,且需要協助時,你可能會激發對方的憐憫之心,讓對方來幫助你完成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彼此間會充滿善意,你們之間的信任度就提高了。
相反的,如果你表現的完全不需要別人幫忙,那就無法吸引別人來幫助你,也就無法與人交流、得到對方信任。
對我來說,與「脆弱信號」最相關的人生經驗就是當兵吧!當時每天一早起床只有三分鐘給你整理內務,壓力超級大!所以我必須與臨兵互助,才有辦法在時限內摺好蚊帳、堆好豆腐棉被,不然就是等著被班長臭幹一頓。所以我也與臨兵建立了良好的信任感,至今都還有聯絡呢。
3. 一切的原理:催產素
從一開始提到的「IKEA 效應」,到剛剛的「脆弱信號」,為什麼這兩種方法可以有效得到對方信任?
神經經濟學家保羅.扎克說明,能夠使人們變的更信任、更團結的一切原理都來自於「催產素」,因為當催產素進入我們的血液中,會促使我們與他人產生情感連結。
但什麼時刻會釋放催產素呢?就是在做完「有利社會行為」的時候。
回頭想想 IKEA 效應:「為『共同目標』或『問題』一起努力。」這就是一種有利社會行為。
回頭想想脆弱信號:「激發對方的憐憫之心,讓對方來幫助你完成任務。」這也是一種有利社會行為。
結語
總而言之,信任是人際關係的基石之一,一旦了解獲得信任的機制,你就更懂得如何交朋友,也將會變得更有影響力。
讀到這邊,你也許開始動起歪腦筋,但村長呼籲別拿這套方法去做壞事,能運用書中的知識很好,但必須要拿去做立意良善之事。
除了信任之外,影響力公式還有兩大元素,分別是連結與社群意識。這兩個部分書中也用了很多研究與故事來說明,歡迎各位去挖寶喔!也歡迎跟我討論《影響力法則》這本書!
影響力法則
在《影響力法則》中,我發現影響力根本在於信任、連結與社群意識。瓊·李維透過科學角度揭示,「IKEA 效應」和「脆弱信號」是關鍵的建立信任策略。共同努力能讓我們更珍惜成果,而面對困難時的脆弱展現,促進了信任感。這些方法不僅加深人際連結,也提升個人影響力。我建議你閱讀這本書,以實踐這些策略,提升日常生活中的人際互動。
URL: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37750?sloc=main
Author: Jon Levy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