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目錄
📍你目前的所在位置:

《這個布丁要現在吃?還是先忍耐?》閱讀心得

這個布丁要現在吃?還是先忍耐?
皇冠文化
時間管理
閱讀
書

《這個布丁要現在吃?還是先忍耐?》在說什麼?

這個布丁要現在吃?還是先忍耐?》是一本非典型時間管理書籍,它主要談「如何有意義地運用時間,並讓你的時間更有價值」。

作者表示,一個人一生的時間,其實只分為四種:提升滿足感的「幸福時間」、帶來回報的「投資時間」、履行責任的「角色時間」、毫無意義的「浪費時間」。

在這四種時間當中,選擇怎麼分配時間的占比,就會造就截然不同的人生,唯有聰明地「排列組合」、找到絕佳平衡,才能讓每一次的「放縱」充滿意義,也讓每一次的「忍耐」更有價值。

如何找到時間配置的絕佳平衡,我認為是這整本書的核心所在。作者將有脈絡地與你分享何謂四種時間,以及該追求何種時間的最大化,當然,答案因人而異,它沒有一個固定答案,而這正是本書的醍醐味。

這個布丁要現在吃?還是先忍耐?》的作者是一位日本人,名叫柿內尚文,他是知名作家和行銷專家,目前不只從事書籍編輯,也活用編輯手法投入企業行銷、事業建構、商品開發支援、講座、演講等。

接下來,我將分享這本書的部分內容,以及我的讀後個人觀點。


1. 四種時間

作者在書中第一章就提到,人生是由四種時間構成的,四種時間分別是幸福的時間、投資的時間、角色的時間、浪費的時間。

幸福的時間,是做自己想做的事、能獲得喜悅的事,而感到幸福的時間。例如我在慢跑時能獲得喜悅,那麼慢跑時間就是幸福時間。

投資的時間,是為了目的而努力的時間。例如我為了學好某項技能而看線上課程所花的時間,就是投資時間。

角色的時間,是有事非做不可的時間。例如我有經營一個付費訂閱制的電子報,每天都要寫一篇文章給會員,那麼我寫文章所花的時間就是角色時間。

浪費的時間,是無意識下度過覺得浪費的時間。例如我工作完回到家,會不知不覺拿起手機滑抖音邊看邊科科笑,看短影音所花費的時間就是浪費時間。

把一生時間劃分為四種時間的概念,我覺得挺有創意的。我之前讀過一本中國人寫的書,叫《點時成金的五色時間管理》,這作者也是把時間分類,一共分為五大類。

把時間分類有個好處,就是能將其轉化成一種實用的時間檢視工具。我們可以藉此記錄一週的活動,標註它們屬於哪一類時間。這麼做不只是提升效率,更能幫助你看見:什麼事情值得花時間、什麼又該被放下。


2. 其實很需要「浪費的時間」

在四種時間之中,大家應該會直覺認為「浪費的時間」應該要剷除殆盡,應該要讓它降至零。

但我覺得不對,我們也要為自己保留浪費的時間,讓自己好好耍廢、調劑身心。如果一天之中完全沒有浪費的時間的話,那麼你每天都會過的非常緊繃,久而久之,你會燃燒殆盡,Burn out。

時間是稀缺資源,時間很寶貴沒錯,但為了自己的身心平衡,浪費時間是必須的。

以我自己來說,我工作完回到家是下午五點,而這之後的時間到睡覺時間,我稱為「垃圾時間」。因為一整天工作下來累了、腦筋動不了了,回到家就無法再做那些有生產力的事情,只能耍廢,所以我稱它為垃圾時間。垃圾時間,就是拿來浪費用的。

垃圾時間拿來做什麼?我會拿來打電動、看 YT、滑抖音,反正就是做那些高生產力者會唾棄的事情。

奇妙的是,當我打電動打到一半時,腦袋裡常常會蹦出新的靈感,然後我就會把它記錄下來,作為隔天一早的寫作用素材。所以對我來說,浪費的時間不全然是 100% 浪費,有個位數 % 其實是投資的時間,投資自己的知識宇宙。


3. 你剩餘的時間,其實更少

書中有一個篇章,名叫「五十歲的人所剩下的時間,感覺只有十五年?」這個篇章主要講人活的愈老,就會覺得時間過的愈快;同時也談到了我們所剩餘的時間,其實沒有想像的那麼多。

假如我們現在是 30 歲,未來還有 60 年可以活,你可能就會覺得還有 60 年的剩餘時間。但是要知道,這 60 年的時間不是 100% 都可以自主運用,其中的 33% 是拿來睡覺用的(人每天都要睡覺),所以真正剩下可運用的時間是 60 年 x 67%=40 年。

再者,如果老年發病臥床,你人生的最後可能要躺在病床上躺個十年,於是 40-10=30,你真正剩餘的可自主運用時間是 30 年。更別說結婚生小孩後的時間了,那些時間都是要撥給伴侶和小孩用的,自己真正能運用的時間其實少之又少。

作者最後還提及了一本書叫《別以為還有 20 年,你跟父母相處的時間其實只剩下 55 天》,這本書也是用各種算數,算出最後能和爸媽相處的時間是 55 天,相當短。這也讓我想起另一本有在台灣出版的書,《人生 4 千個禮拜》,書名就是說平均一個人的人生就只有 4,000 週,過完 4,000 個週末你就入土了。

我們所剩餘的可運用時間,真的不多。


4. 兩種幸福

作者在書中提到兩種幸福,一種是真幸福,另一種是假幸福。真幸福,能讓幸福感持續延續下去;假幸福,只能在當下感到幸福,幸福感隨即消失。所以作者鼓勵我們去追求真幸福。

真幸福、假幸福的論點我讀過很多次,這裡分享較科學的說法,也就是「多巴胺幸福」和「催產素幸福」。

多巴胺幸福,指的是你得到了外在成就而感覺到的幸福感,外在成就例如考試考滿分、運動比賽奪冠、發票中獎、升遷等等。然而,這種幸福感只能維持 2-3 個月。曾經有一份對彩券高額獎金得主的調查顯示,中獎帶來的幸福感,頂多維持兩個月。兩個月後,中獎者的幸福感會消失殆盡。

多巴胺幸福無法長存的原因,是因為多巴胺會讓人變的貪婪、讓人變的「想要更多」,但你最後沒辦法真的拿到這麼多,所以會感到不幸。例如月薪 5 萬不夠,你想要 10 萬,但當你拿到 10 萬後,你又想要 20 萬,拿到 20 萬後,你又想要 40 萬,無限循環,直到你得不到想要的數字,不幸感油然而生。

但是,催產素幸福不一樣。催產素幸福是一種由內而外的幸福感,當你心存感恩、與人聊天、利他、抱嬰兒時,你會感到催產素幸福,而這樣的幸福不會變質或消失,因為它不會使你變成一隻貪婪怪獸。

對我來說,懂得感恩,就是一種獲得催產素幸福的最簡單方法。只要在自己受惠的時候,真心說一句謝謝,即可獲得。


5. 想做的事,為什麼總是拖延?

作者提到,我們會將想做之事拖延的主因是「沒那麼想做」。

例如你想當個 Youtuber,但你遲遲沒有拍第一支影片,連攝影器材有沒有購入。這就表示,其實你不是很想當 Youtuber。再例如你想每天慢跑,但每天下班後總是提不起勁去跑步,甚至連跑鞋都還沒買。這就表示,其實你不是很想慢跑。

以上是作者的解釋。但我認為會拖延的主因不是「沒那麼想做」,而是「過度追求完美」。

當你想要把事情做的完美,沒有任何一點瑕疵的話,那麼你會非常恐懼失敗,因為失敗就代表不完美,也代表著前功盡棄。所以你會為了避免失敗而持續拖延,好讓自己擺脫恐懼的情緒。

一旦拖延,你就會開始自我批判,批判自己不夠聰明、不夠好,所以才會拖延。自我批判久了,就會感覺到焦慮和憂鬱,然後失去自信,接著更加恐懼失敗,最後你又會想要透過拖延來緩解恐懼情緒。

簡單來說,拖延就是個負面迴圈:過度要求完美→恐懼失敗→拖延→自我批判→焦慮和憂鬱→失去自信→更加恐懼失敗→藉由拖延來暫時解脫的需求更加強烈。


寫在最後

如果你讀膩了各種時間管理類的書籍,那麼你可以嘗試《這個布丁要現在吃?還是先忍耐?》,這本書是以「個人幸福」為出發點的時間運用書,它少了硬生生的說教味,多了對人性掙扎的理解與幽默。

作者並沒有在書中要讀者怎麼做、做什麼。全書的主旨就一個——想辦法增加幸福的時間。而這就會很自然地觸發我們要如何分配四種時間,邊讀邊思考如何分配才能最大化幸福的時間,例如幸福的時間 50%、角色的時間 10%、投資的時間 30%、浪費的時間 10%。作者當然也沒有說怎麼分配才是好、才是棒,這端看你自己的需求。

另外要說的是,整本書讀起來是輕鬆無負擔的。當你翻開書時,你並不會看到整頁密密麻麻的文字,而是只會看到少許的字、一看就懂的插圖,以及多處空白。這讓讀者讀這本書時有大量的喘息空間,我挺喜歡的。不愧是日本人寫的書,他們總能寫出不那麼咄咄逼人的書。

讀完《這個布丁要現在吃?還是先忍耐?》後,我對它的註解是:「獲得更多幸福的前提,是正確分配屬於自己的四種時間。」

最後,推薦《這個布丁要現在吃?還是先忍耐?》給所有對於時間運用上有困難的朋友們,可能是覺得時間太少不夠用,或是時間多到不知怎麼運用,這本書裡都有解答。如果你是非常自律且幸福的人,相當瞭解如何管理和運用時間,那麼這本書你可以 Pass。


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關於作者

書評網站《進化村》、線上學習網站《進化村學院》、Podcast《村長說書》、IG《村長的閱讀基地》主理人。

除了分享心得筆記之外,也分享如何經營「閱讀個人品牌」,實現閱讀變現

免費訂閱《持續進化》電子報,每兩週可獲得……

好書精華

+

閱讀變現閱讀個人品牌經營

or

我對無解難題的觀點

訂閱即可獲得 ⭣ ⭣ ⭣
IG閱讀帳發文前檢查表電子書 施定男 村長 進化村 村長的閱讀基地 持續有料電子報
幫助你輕鬆提升貼文觸及率!

相關文章

歡迎留言與村長互動 🤗

免費訂閱《持續進化》電子報,每兩週可獲得……

好書精華

+

閱讀變現閱讀個人品牌經營

or

我對無解難題的觀點

訂閱即可獲得 ⭣ ⭣ ⭣
IG閱讀帳發文前檢查表電子書 施定男 村長 進化村 村長的閱讀基地 持續有料電子報
幫助你輕鬆提升貼文觸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