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豹閱讀法》心得|5 個認知,幫助你快狠準地攝取知識 1 獵豹閱讀法
虎吉文化
吳珊珊
閱讀
書
閱讀法](https://evolvingvillage.com/wp-content/uploads/cheetahreadlarge.webp)
《獵豹閱讀法》在說什麼?
《獵豹閱讀法》主要在談「如何快速讀透一本書」。這本書的核心思想,是要我們像獵豹一樣閱讀,也就是以又快又準的姿態去獵捕書中的知識。
當然,《獵豹閱讀法》不全是介紹快速閱讀方法的書籍,它談的面向相當多,比如「如何對閱讀產生興趣」、「閱讀新手該注意什麼」、「閱讀為什麼重要」等等。可以說是一本全方位的閱讀法書籍。
整本書讓我最有感的部分,是「一本書不需要全部讀完,只讀你要的資訊即可」,這與我的閱讀方法一樣。有些書我可能讀了 10 頁就不讀了,因為我已經得到想要的了,其餘都是雜訊,不宜輸入,於是就直接把書送給圖書館。
《獵豹閱讀法》的作者是吳珊珊,也是「獵豹閱讀法」版權課程主講人,中國首位快速閱讀與心智圖高級講師,世界心智圖暨快速閱讀錦標賽國際一級裁判。曾指導上千名成人與兒童快速閱讀,最低提高速度5倍以上;指導200多名講師快速閱讀,全面掌握閱讀技巧。
接下來,我們先從「如何對閱讀產生興趣」開始講起。
1. 如何對閱讀產生興趣?
《獵豹閱讀法》裡提到,你不需要為了對閱讀產生興趣而想盡各種辦法,你只需要行動就好,意思是你只需要坐下來閱讀就好,如此就會逐漸對閱讀產生興趣。這就是作者在書中所說的「行動本身就是方法」。
除了作者之外,對岸最強知識 app 《得到》的創辦人羅振宇,在他的著作《閱讀的方法》裡也同樣提到「行動本身就是方法」。閱讀,真的就是對閱讀產生興趣的最佳方法,沒有之一。
(延伸閱讀:《閱讀的方法》閱讀筆記|一個知識服務者的閱讀方法及習慣)
有人問過《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作者史蒂芬.柯維一個問題:「如果我不愛我的老婆了,我該怎麼辦?」
柯維說:「那你就愛她吧。」
這人說:「老師,你沒聽明白,我問的是我不愛我的老婆了,該怎麼辦。」
柯維說:「不是我沒聽明白,而是你沒聽明白。我是說,如果你不愛她了,那你就去愛她吧。」
很多事情都是這樣:行動本身就是方法。
(延伸閱讀:《與成功有約》閱讀筆記|成功 3 本柱,你缺哪一柱?)
我甚至有個猜想,就是其實你對每件事情都是感興趣的,只是沒有認真靜下來理解它而已。在我國中時,我對物理、化學那類的學科一向很排斥,但某個暑假因為閒閒沒事做,就坐在書桌前讀起化學教科書,讀著讀著我就漸漸理解這個章節在說什麼,從此對化學產生興趣。接下來的故事,就是我在 24 歲拿到了化學系碩士文憑。
2. 閱讀新手該注意什麼?
《獵豹閱讀法》裡提到,如果你是剛踏入書香世界、讀過的書還不夠多的新手,那麼你應該要注意以這三件事:挑簡單的書讀、挑時段讀、對自己提問。
挑簡單的書讀,就是要你先讀點簡單的,當作是閱讀熱身。當你把簡單的書讀到一定數量,就等於是熱身完畢,可以挑戰閱讀更高難度的書了。這就像我們在挑戰 42 公里馬拉松前熱身筋骨一樣。
讀簡單的書,可以是讀童書,因為字大、圖多、色彩多,你的大腦會比較容易被刺激,比較不會覺得閱讀無聊。科學家還發現,橘黃色、淺紅色可以刺激大腦的反應能力;綠色則可以使大腦愉悅、放鬆,緩解緊張情緒。所以你可以故意挑有這些顏色的童書來讀。
挑時段讀,也就是挑你精神好的時段讀書。我曾在《什麼時候是好時候》這本書裡讀到何時精神最好,答案是「一早起床至中午時(6 點至 12 點)」和「傍晚至睡前時(17 點至 21 點)」。
(延伸閱讀:什麼時候讀書最好?兩個讀書最佳時間大揭密!㊙️)
簡單講,就是早上和晚上的精神最好,下午則是精神不好的時間。這是由大量科學家,透過各種研究與大數據分析出來的結果。當然,我自己也是利用這兩段時間做最重要的事,也就是閱讀與寫作。
對自己提問,可以說是閱讀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如果沒對自己提問的話,讀完書通常過個幾天就全忘記了。所以,每當讀完一本書或在讀書時,就問自己,剛剛的概念是什麼意思?可以應用在哪?我的日常生活用的上嗎?
3. 如何把書讀進大腦裡?
《獵豹閱讀法》裡提到,一本書的資訊多又雜,如果我們是逐字逐句、一頁一頁慢慢讀的話,那麼閱讀效率就會很差。因為你等於是全盤吸收,沒有過濾掉雜質,而且一本書讀太久的話,前面的內容你也早就忘記了。
為了把書讀進大腦裡,作者在書中提出了「目標閱讀法」,也就是秉持著 82 法則的思維來閱讀。「20% 的人口享有 80% 的財富。」這是由義大利經濟學者帕列拖在 1897 年研究英國人的財富所發現,簡稱為「82 法則」。該法則除了用在財富上,也可以用在書本上,也就是一本書只有 20% 是精華,其餘 80% 是雜訊。《間歇高效率的三次閱讀法》的作者金正也在他的書中提出一樣的想法。
(延伸閱讀:《間歇高效率的三次閱讀法》閱讀筆記|這個讀書法將毀你三觀)
所以,在讀一本書之前,請先想好你想要從書中得到什麼樣的資訊,想好之後,把它寫下來,然後再翻開書尋找答案。實際執行後你會發現,你只花不到一小時的時間,就把你想得到的資訊從書中萃取出來了,你會感到相當快樂。
以我自己來說,我只花了 0.8 小時讀完《獵豹閱讀法》(電子閱讀器上顯示的),因為我是跳著讀的,只讀我想知道的資訊,其餘一律略過。在閱讀時,我覺得自己就像獵豹一樣,一心只追著獵物(我想知道的資訊)、只追著目標跑,而這正是在知識大草原上最有效的生存方法。
4. 成為專家的閱讀方法
《獵豹閱讀法》裡提到,成為專家的閱讀方法,就只有「主題閱讀」了,沒有第二種方法。
主題閱讀,最早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一書中被提及,意思是一次讀多本同主題的書,這麼做的目的是「成為某主題(領域)的專家」。
比如我想成為一位閱讀專家,那麼就得多讀與閱讀法相關的書籍,所以我在短時間內讀了《一次讀 10 本書的串聯閱讀法》、《間歇高效率的三次閱讀法》、《高所得者的高效閱讀法》、《至死不渝的高速閱讀法》、《適合任何人的洋蔥閱讀法》、《高效率量子閱讀法》、《雪球速讀法》、《超快速讀書法》、《月讀 30 本的超強讀書術》。當然,也包含了《獵豹閱讀法》。
讀完以上閱讀法書籍後,我對於閱讀的認知更上一層樓,並且更懂得抓住每本書的重點。除此之外,我對於閱讀的步驟、選書、寫閱讀筆記,統統聊若指掌。
讀完並統整完同主題數本書的觀點後,你就等於是這個領域的專家了。我常說一句話:「10 本書就像 10 位顧問,當你讀完這 10 本,第 11 位顧問就出現了。」
如果你想成為睡眠專家,那就讀至少 10 本與睡眠有關的書;如果你想成為投資專家,那就讀至少 10 本與投資有關的書。
當然,也別忘記把你領悟到的觀點上傳到網路上(FB、IG 等等)與陌生人分享,這麼做等於是開啟「專家天線」,能夠對所有人釋放出「我是 XX 領域專家」的信號。
5. 閱讀,是最實際的自我成長
閱讀,絕對是最實際的自我成長。這個篇幅的內容,可以說是我成為創作者兩年以來的體會。
我的思路是這樣的。透過閱讀,然後把讀過的東西寫成自己的觀點;寫完觀點,把它發表到網路上,與陌生人連結;發表完後,再把這些觀點蒐集起來,發展成一套有系統的課程,賣給需要的人。賣課賺來的錢,可以買更多好書、上更多好課、買更優質的資訊,吸收完再持續輸出、開發課程,以此循環。
以上過程,就是最實際的自我成長。一切的一切,就從閱讀開始。但這樣的過程枯燥無趣且冗長,沒什麼人會真的這樣幹。所以,這樣的過程很值得做,因為根本沒有人會跟你競爭。你只需要沉的住氣,不急著吃眼前的棉花糖(其他更好玩、更有賺頭的事),就能達成最實際的自我成長。我現在就是在忍著不吃棉花糖中。
《獵豹閱讀法》也提到,閱讀其實就像是買市值型股票一樣,剛讀完幾本書不會立即見效、不會立即得到高報酬,但當你一點一滴地累積,讀愈來愈多書之後,效果就會開始出現。效果就是你講話開始有哲理、你對每件事物都有自己的觀點、你更能洞察事物背後的本質。接著,你就能看出生活中哪裡有利可圖、有油水可榨,而一般人什麼都看不出來,只能混吃等死。
寫在最後
在眾多閱讀法書籍中,《獵豹閱讀法》可以說是講解的最仔細、最具體的書,連讀書的時候眼睛要怎麼動都跟你講的明明白白。除此之外,作者還在書中一步步教你怎麼用心智圖對讀完的書做筆記,相當有料。
其他本閱讀法書籍,都預設讀者是平常有在閱讀的知識分子。但《獵豹閱讀法》不一樣,他預設讀者都是沒讀過幾本書的文盲,所以書裡的內容相當底層且基礎,非常適合剛開始學習閱讀的朋友們。如果其他閱讀法是給大學生讀的話,那麼《獵豹閱讀法》就是給小學生讀的,所以你一定有辦法讀懂這本書的思想。
作者在這本書裡的筆法我也很喜歡,他總是用了很多案例、故事和名言金句解釋他提出的觀點,一下就被他給說服了,而這也是我要向他多學習的部分。
最後,推薦《獵豹閱讀法》給還未讀過任何閱讀法書籍,且想嘗試開啟閱讀人生的朋友們,這本書肯定能滿足你。但如果你平常已涉獵多本閱讀法的話,就較不推薦給你,你可能會覺得太小兒科。
1 則留言